轉移性精原細胞瘤化療后PET的陽性預測值僅23%
瑞士研究者Cathomas等報告的全球生殖細胞癌組登記結果顯示,針對化療后有殘留病灶的轉移性精原細胞瘤患者,F(xiàn)DG-PET檢測重要腫瘤成分的陽性預測值較低,僅為23%,因此不宜僅根據PET陽性結果來作出臨床決策。(J Clin Oncol. 2018年10月4日在線版 doi: 10.1200/JCO.18.00210 )
轉移性精原細胞瘤化療后,殘留病灶很常見。觀察等待策略適用于病灶<3 cm的患者,以及病灶≥3 cm且FDG-PET陰性的患者。為了明確病灶≥3 cm且PET陽性患者的最佳管理情況,該項回顧性研究入組了90例化療后有殘留病灶且PET陽性的轉移性精原細胞瘤患者,并排除了甲胎蛋白升高或非精原細胞組織學的患者。
結果顯示,中位隨訪29個月(IQR:10~62個月)。最大殘留病灶直徑中位值為4.9 cm(1.1~14cm),殘留部位分別為腹膜后(77%)、骨盆(16%)、縱隔(17%)和/或肺(3%)。從最后一天化療至PET檢查的中位時間為6.9周(IQR:4.4~9.9周)。
PET檢查后的管理方式包括:51例(57%)再次成像檢測,26例(29%)切除(其中21例為壞死,5例含有重要的精原細胞瘤成分),9例(10%)活檢(均未發(fā)現(xiàn)含有重要的精原細胞瘤成分),4例(4%)放療。
15例(17%)患者于中位3.7個月(IQR:2.5~4.9個月)后復發(fā)或進展,51例二次影像檢查的患者中有11例復發(fā)或進展,26例切除患者中有2例復發(fā)或進展,9例活檢患者中有2例復發(fā)或進展。除1例復發(fā)患者外,其他患者均成功接受了挽救治療。PET的陽性預測值為23%。
(編譯 劉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