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后不良的AML Quizartinib對比挽救性化療更有效
美國MD Anderson癌癥中心Cortes等報告,針對罹患快速增殖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預后非常差的患者,Quizartinib治療對比挽救性化療可改善生存獲益,且安全性可控。(Lancet Oncol. 2019年6月4日在線版)
FLT3-ITD陽性的復發(fā)/難治性AML患者預后不良、相對FLT3野生型疾病的患者,此類患者的復發(fā)率更高、挽救治療療效更差、且總生存期(OS)更短。為了評價Quizartinib單藥對比挽救性化療是否可改善OS,該項隨機對照、Ⅲ期研究(QuANTUM-R)自19個國家的152家醫(yī)院入組患者。
入組條件:≥18歲;ECOG PS評分0~2分;復發(fā)或難治性(首次復合完全緩解持續(xù)時間≤6個月)、FLT3-ITD的AML,標準治療后聯(lián)合或不不聯(lián)合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患者?;颊弑浑S機(2 : 1)給予Quizartinib(60 mg qd,導入劑量為30 mg qd)或研究者選擇的化療方案。Quizartinib組患者于造血干細胞移植后恢復使用Quizartinib。主要終點為在意向治療人群中評估的OS率。
結果顯示,2014年5月7日至2017年9月13日,Quizartinib組和化療組分別有患者245例和122例,分別有4例和28例未接受治療。中位隨訪23.5個月(IQR:15.4~32.3個月)。Quizartinib組和化療組患者的中位OS分別為6.2個月和4.7個月(HR=0.76,95%CI 0.58~0.98,P=0.02)。
最常見的非血液學3~5級治療中出現(xiàn)的不良事件為敗血癥或膿毒性休克(19% vs. 19%)、肺炎(12% vs. 9%)和低鉀血癥(12% vs. 9%),治療中出現(xiàn)的死亡事件分別為80例次(33%)和16例(17%)。
Quizartinib組最常見的治療相關嚴重不良事件為發(fā)熱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癥(7%)、膿毒癥或感染性休克(5%)、QT間期延長(2%)和惡心(2%),化療組為發(fā)熱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癥(5%)、敗血癥或膿毒性休克(4%)、肺炎(2%)和發(fā)熱(2%)。Quizartinib組3級QT間期延長不常見,未見4級事件。
有評論者指出,在未來的治療選擇中,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的地位將取決于已發(fā)表的、其他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的相應臨床試驗數(shù)據(jù),其中涉及了ITD和TKD的抑制特征、耐受性、劑量和CYP3A抑制。單藥治療可能是將患者與移植聯(lián)系起來的一種選擇,具有更高的成功率和更低的毒性,但單用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如Quizartinib,只是FLT3突變AML治療進展的開始。在新發(fā)疾病和復發(fā)疾病的標準聯(lián)合化療中,維持方法和最小殘留疾病情況指導的治療改變,將成為未來應用中最感興趣的方案,可能最終導致大多數(shù)患者的長期緩解和治愈。
(編譯 劉冬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