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博利珠單抗新輔助治療時 RNA為基礎的免疫標簽特征評分可預測CR率
意大利研究者Necchi等報告,帕博利珠單抗新輔助治療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患者時,較高的RNA為基礎的免疫標簽特征評分與完全緩解相關,并可一定程度上改善無進展生存期;但在順鉑為主的新輔助治療中則無此相關性。(Eur Urol. 2020年3月9日在線版 doi: 10.1016/j.eururo.2020.02.028)
PURE-01研究(NCT02736266)入組肌層浸潤性膀胱癌(MIBC)根治性膀胱切除術(RC)患者,評估了帕博利珠單抗的新輔助應用情況。
為了評估分子特征預測帕博利珠單抗和RC后的病理完全緩解(CR:ypT0N0期)率和無進展生存期(PFS)的能力,該研究分析了PURE-01研究中的T2~4aN0M0期MIBC患者84例的表達情況,以及應用順鉑為主新輔助化療(NAC)的回顧性多中心隊列患者140例的表達數(shù)據(jù)。
結果顯示,針對PURE-01研究的多變量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Immune190特征性標簽可顯著預測CR率(P=0.02);但在NAC隊列中則不顯著(P=0.7)。在PURE-01研究中,γ干擾素(IFNγ,P=0.004)和IFNα應答(P=0.006)的標志性標簽也與CR率相關,但在NAC中無關(IFNγ:P=0.9;IFNα:P=0.8)。
在PURE-01研究中,Immune190得分最高患者(>1/4)的2年PFS率為93%,而得分較低者的為79%;但在NAC隊列中則無差異。在所有三個亞型分類中,神經(jīng)內分泌樣亞型患者的2年PFS率最差(33%),而GSC claudin低表達亞型的2年PFS率最好(無復發(fā))。帕博利珠單抗治療后,對比Immune190分數(shù)較低的基底亞型患者,Immune190分數(shù)較高的基底亞型患者的2年PFS率為100%(P=0.04)。
(編譯 張子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