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細胞治療DLBCL
頭60天內(nèi)感染很常見
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Wudhikarn等報告,感染在CAR-T細胞治療后的頭60天內(nèi)很常見,但不會增加死亡風險。(Blood Cancer J. 2020年8月5日在線版 doi: 10.1038/s41408-020-00346-7)
靶向CD19的CAR T細胞療法是一種治療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的有效療法。除了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征(CRS)和免疫效應細胞相關(guān)的神經(jīng)毒性(ICANS)外,B細胞發(fā)育不全和低丙種球蛋白血癥是導致這些患者感染的常見毒性。該研究分析了60例接受FDA批準的CD19 CAR-T細胞治療的DLBCL患者,并報告了治療后第一年感染的發(fā)生率、危險因素和管理。
結(jié)果顯示,總共觀察到101例次感染事件,包括25例輕度、51例中度、23例重度、1例危及生命和1例致命性感染。細菌是最常見的致病菌。1年時總感染、細菌感染、重度細菌感染、病毒感染和真菌感染的累積發(fā)生率分別為63.3%、57.2%、29.6%、44.7%和4%。
在多變量分析中,針對CRS或ICANS的全身性激素治療與感染風險的增加和住院時間的延長均相關(guān)。CAR-T細胞治療前30天內(nèi)體能狀態(tài)不良和感染是重度細菌感染的危險因素。
(編譯 楊衛(wèi)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