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層浸潤性膀胱癌 新輔助帕博利珠單抗獲益者EFS更優(yōu)
意大利研究者Bandini等報告,PURE-01研究的無事件生存期(EFS)結果表明,大多數(shù)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患者在根治術后仍保持免疫治療效果。不論生物標志物狀態(tài)如何,新輔助帕博利珠單抗均優(yōu)于新輔助化療。分子亞型或可選出新輔助帕博利珠單抗獲益最大的患者。(Ann Oncol. 2020年9月23日在線版 doi: 10.1016/j.annonc.2020.09.011)
初始研究顯示,根治性膀胱切除術(RC)前檢查點抑制(帕博利珠單抗)可獲得有希望的病理學完全緩解。為了分析PURE-01研究患者的生存結局,該項分析報告了PURE-01研究最終143例患者的次要終點,特別包括EFS結果。其他終點為無復發(fā)生存期(RFS)和總生存期(OS)。亞組分析包括病理學緩解類別和mpMRI評估的臨床完全緩解(CR),以及分子亞型。
結果顯示,中位隨訪23個月(IQR:15~29個月),12個月和24個月的EFS率分別為84.5%(95%CI 78.5%~90.9%)和71.7%(95%CI 62.7%~82%)。除ypN+亞組(21例;24個月RFS率為39.3%,95%CI 19.2%~80.5%)外,所有不同病理學緩解亞組的預后均良好。臨床CR者有顯著的EFS獲益(P=0.002)。在多變量分析中,PD-L1聯(lián)合陽性評分與更長的EFS顯著相關。臨床證據(jù)顯示CR后,4例患者拒絕RC,中位隨訪10個月(IQR:11~15個月)后均未復發(fā)。與其他亞型相比,帕博利珠單抗治療RC后的claudin-low亞型患者有更長的EFS。
(編譯 賈自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