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菌群基因通路有望預測納武利尤單抗在進展期胃癌中的療效
納武利尤單抗單藥在既往接受過治療的胃癌患者中顯示出了生存獲益。但是約60%的晚期患者對納武利尤單抗無反應,因此亟需探索潛在的療效預測標志物。已有研究顯示,在多個瘤種中,抗PD-1單抗的療效與腸道菌群的組成相關,但在胃癌中目前了解甚少。因此,研究者開展了這項研究,旨在探索腸道菌群基因組通路是否能夠成為納武利尤單抗治療晚期胃癌患者的預測因子。
這項觀察/轉(zhuǎn)化研究(DELIVER試驗,UMIN000030850)納入501例接受納武利尤單抗單藥治療的晚期胃癌患者,納武利尤單抗治療前采集了糞便樣本以檢測腸道菌群。主要終點為腸道菌群組中的基因組通路與納武利尤單抗療效之間的關系,并且無論首次評價時是否出現(xiàn)疾病進展(PD)。次要終點包括菌群組標志物與臨床療效的關系。
研究者將患者分為訓練集和驗證集,分別為200例和301例。其中訓練集和驗證集患者中,分別有180例和257例患者的基因組檢測數(shù)據(jù)和臨床數(shù)據(jù)可知。訓練集和驗證集中,PD率分別為62.2%(95% CI 54.7%~69.3%)和53.2%(95% CI 47.0%~59.4%)。
相比于PD患者,非PD的患者微生物菌群更為多樣化。盡管采用Bonferroni分析主要終點未發(fā)現(xiàn)PD組和非PD組之間有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的通路,但研究發(fā)現(xiàn)細菌侵襲上皮細胞通路(KEGG通路)與患者接受納武利尤單抗治療的療效相關,無論是在訓練集(P=0.057)還是驗證集(P=0.014)。該通路上調(diào)與納武利尤單抗治療后首次評估時出現(xiàn)PD相關。對細菌種屬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Odoribacter和Veillonella屬與納武利尤單抗治療的療效相關。
這一轉(zhuǎn)化研究第一次發(fā)現(xiàn)細菌侵襲上皮細胞通路可能可以作為納武利尤單抗治療晚期胃癌的潛在療效預測標志物。此外,研究還發(fā)現(xiàn)胃癌特異性腸道微生物可能可以預測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療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