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唑帕利維持治療鉑敏感復發(fā)卵巢癌研究
受新冠疫情影響,2021年美國婦科腫瘤學會(SGO)年會于3月19~25日以線上會議的形式召開。SGO作為全球婦科腫瘤領域的盛會,匯聚了婦科腫瘤學領域的頂尖專家和學者,共同對婦科腫瘤領域最新的研究進展及最佳的臨床實踐進行了研討。會上有諸多重要研究值得關注。
氟唑帕利維持治療鉑敏感復發(fā)卵巢癌研究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李寧教授口頭報告了氟唑帕利維持治療鉑敏感復發(fā)卵巢癌的隨機雙盲Ⅲ期臨床研究結果,吳令英教授為該研究主要研究者。
在先前的Ⅱ期臨床研究中,PARP抑制劑氟唑帕利治療既往接受過2~4線鉑類化療、攜帶BRCA1/2突變的復發(fā)卵巢癌,顯示出良好的療效和可接受的安全性。該研究旨在評估氟唑帕利對比安慰劑用于鉑敏感復發(fā)卵巢癌維持治療的療效和安全性。
該研究是一項多中心、雙盲、隨機、安慰劑對照的Ⅲ期臨床研究,中國36個研究中心參與。入組標準:鉑敏感復發(fā)高級別漿液性卵巢癌、輸卵管癌、原發(fā)性腹膜癌或卵巢子宮內膜樣癌(≥G2),既往已經接受過至少2線鉑類化療,并且對末次鉑類化療完全或部分緩解。
使用交互式網絡應答系統(tǒng),將入組患者以2∶1的比例隨機分配至氟唑帕利組(150mg,Bid)或匹配的安慰劑組。分層因素包括:gBRCA1/2基因突變(有或無)、倒數(shù)第二次鉑類化療后無進展間隔時間(6~12個月或>12個月)、對末次化療的療效(完全或部分緩解)。
研究的共同主要終點是獨立評審委員會(BIRC)評估的全人群無進展生存期(PFS)以及gBRCA1/2突變人群的PFS。本次會議報告預先設定的中期分析結果,即全人群的PFS。
研究結果顯示,2019年4月30日至2020年1月10日,研究入組252例患者,其中氟唑帕利組167例、安慰劑組85例。39.7%(100/252)的患者攜帶gBRCA1/2基因突變。61例(24.2%)患者既往接受過>2線鉑類化療,而127例(50.4%)患者對末次化療完全緩解。
數(shù)據(jù)截至2020年7月1日,中位隨訪8.5個月的分析顯示,對于主要終點——BIRC評估的PFS,氟唑帕利顯著改善全人群的PFS(中位:PFS 12.9個月 vs. 5.5個月;HR=0.25,95%CI 0.17~0.36,單側P<0.0001)。研究者評估的PFS獲得了與之一致的結果(中位PFS:12.9個月 vs. 5.4個月;HR=0.27,95%CI 0.18~0.39,單側P<0.0001)。
亞組分析顯示,按照BIRC評估的PFS,無論gBRCA1/2突變狀態(tài)如何,中位PFS均以氟唑帕利組優(yōu)于安慰劑組,HR分別為0.14(95%CI 0.07~0.28)和0.46(95%CI 0.29~0.74)。
氟唑帕利組最常見的≥3級不良事件為貧血(25.1%)、血小板減少(16.8%)、中性粒細胞減少(12.6%)和白細胞減少(10.8%)。通過暫停治療或劑量調整可緩解上述不良反應,其中僅2例(1.2%)患者因不良事件而終止治療。
該研究提示,對比安慰劑,氟唑帕利維持治療能夠顯著改善鉑敏感復發(fā)卵巢癌患者的PFS,兼具統(tǒng)計學和臨床上的雙重意義,且PFS的改善與gBRCA1/2突變狀態(tài)無關,安全性可控。
(編譯 趙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