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余萬人數(shù)據(jù)表明 有腸息肉直系親屬者的腸癌風險增加43%以上
美國哈佛大學和瑞典卡羅琳斯卡醫(yī)學院研究者報告的研究顯示,結直腸息肉家族史對結直腸癌也有非常重要的預警作用,其價值不亞于CRC家族史。(BMJ. 2021, 373:n877. DOI: 10.1136/bmj.n877)
研究者發(fā)現(xiàn),有息肉家族史或結直腸癌家族史的人,比沒有這些家族史的人更易罹患結直腸癌,而且患息肉或結直腸癌的親屬越多、親屬確診息肉或結直腸癌時越年輕,其自身患結直腸癌特別是早發(fā)型結直腸癌(確診年齡<50歲)的風險越高。同時有這兩種疾病家族史時,風險會升高得更加明顯。不幸有≥2位親屬既患息肉又患CRC,50歲前患CRC的風險比沒有相關家族史的人高15倍還多。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沒有CRC家族史這樣明確的危險因素,只要有1位親屬患息肉,CRC發(fā)病風險就會比沒有息肉家族史的人高43%;若有≥2位親屬患息肉,CRC風險會進一步升高(79%),甚至比有CRC家族史的人的風險還要高。這提示我們,與CRC家族史一樣,息肉家族史對判定CRC高危人群有重要指示價值。該發(fā)現(xiàn)有望改變現(xiàn)有CRC篩查策略。
研究者開展了一項病例對照研究,從瑞典全民胃腸道組織病理學隊列ESPRESSO中篩選出1965~2017年被診斷出CRC的患者,并在一般人群中為每位患者最多匹配5個對照。匹配因素包括做活檢時的年齡,性別,出生年份和居住國家。排除年齡小于18歲、早于1932年出生、有遺傳性CRC綜合征或炎癥性腸病病史或在確診CRC前做過結腸切除術的對象后,研究共納入病例68 060例,對照333 753例。
研究者在瑞典多代居民注冊數(shù)據(jù)庫中定位到上述研究對象的一級親屬,再從ESPRESSO數(shù)據(jù)庫和全民癌癥數(shù)據(jù)庫中提取出這些親屬的結直腸息肉病史和CRC病史,包括息肉的組織學分型(傳統(tǒng)腺瘤——管狀、絨毛狀或絨毛管狀腺瘤,鋸齒狀息肉——增生性或無蒂鋸齒狀息肉)和確診年齡,據(jù)此統(tǒng)計出親屬中患息肉或CRC的人數(shù)以及確診息肉時的最小年齡進行分析。
分析發(fā)現(xiàn),8.4%的CRC患者有1位親屬患息肉,而對照組的這一比例為5.7%。有和無息肉家族史的男性60~64歲時患CRC的風險分別為0.094%和0.068%;女性分別為0.089%和0.064%。不論男女,隨著年齡升高,兩組人群CRC發(fā)病風險的差距逐漸拉大。
校正CRC家族史等因素后,親屬患息肉的人罹患CRC的風險比沒有親屬患息肉的人高40%。息肉分型不同,風險增幅略有不同。增生性鋸齒狀息肉風險增幅相對較小(23%),絨毛管狀腺瘤風險增幅相對較大(44%)。
不管息肉分型如何,患息肉親屬越多,確診息肉年齡越小,本人患CRC風險越高。有≥2位親屬患息肉的人和親屬確診息肉年齡<50歲的人罹患CRC的風險分別比沒有親屬患息肉的人高70%和77%。若有≥2位親屬在60歲前被確診息肉,CRC風險會升高82%。
比較特殊的是鋸齒狀息肉,有≥2位親屬患這種息肉只與近端結腸癌風險升高有關,與遠端結腸癌或直腸癌發(fā)病風險無關。這與鋸齒狀病變與近端結腸癌形成密切相關的理論一致,提示某些腫瘤的形成路徑或存在家族聚集性。
研究者發(fā)現(xiàn),患息肉親屬數(shù)和親屬確診息肉年齡對早發(fā)型CRC發(fā)病風險的影響更加顯著。有≥2位親屬在60歲前被確診息肉的人50歲前患CRC的風險比沒有親屬患息肉的人高4.27倍。CRC家族史(患CRC親屬數(shù)和親屬CRC確診年齡<60歲)與息肉家族史(患息肉親屬數(shù)和親屬確診息肉年齡<60歲)有協(xié)同作用,會使CRC特別是早發(fā)型CRC的發(fā)病風險進一步升高。
該研究系統(tǒng)全面分析了息肉家族史、CRC家族史與CRC發(fā)病風險的關聯(lián),對完善CRC篩查策略有重要指導意義。在判定CRC高危人群時,有必要將息肉家族史納入考量。特別是那些沒有CRC家族史,但有≥2位親屬患息肉的人,也應被考慮為重點篩查對象。
若能結合息肉家族史劃定篩查范圍,或有助于早發(fā)型CRC的篩查。一級親屬患結直腸息肉與CRC發(fā)病風險升高有關,且患息肉的親屬越多,確診息肉時越年輕,CRC特別是早發(fā)型CRC發(fā)病風險越高。息肉家族史合并CRC家族史時,CRC發(fā)病風險進一步升高。有這些危險因素的人應考慮盡早接受CRC篩查。
(編譯 張毓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