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PD-1耐藥的晚期黑色素瘤 伊匹單抗加抗PD-1 更有優(yōu)勢
瑞士洛桑大學醫(yī)學院Long等報告的一項多中心,回顧性隊列研究顯示,在對抗PD-(L)1耐藥的黑色素瘤患者中,伊匹單抗加抗PD-1似乎比伊匹單抗單藥產(chǎn)生更高的療效,具有更高的客觀反應率,更長的無進展時間和更長的總生存期,且3~5級毒性發(fā)生率相似。對于這些晚期黑色素瘤患者,應將伊匹單抗加抗PD-1優(yōu)于單藥伊匹單抗作為二線免疫治療。(Lancet Oncol. 2021年5月11日在線版)
抗PD-1治療(以下稱為抗PD-1)可在約30%的轉(zhuǎn)移性黑色素瘤患者中產(chǎn)生長期疾病控制。但是,三分之二的患者耐藥,需要進一步治療。該研究在對抗PD-(L)1 [以下稱為抗PD-(L)1]耐藥的患者中,旨在確定伊匹單抗加抗PD-1(帕博利珠單抗或納武利尤單抗)對比伊匹單抗單藥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這項多中心、回顧性隊列研究是在澳大利亞、歐洲和美國的15個黑色素瘤中心進行的。納入轉(zhuǎn)移性黑色素瘤(不可切除的Ⅲ和Ⅳ期)的成年患者(年齡≥18歲),對抗PD-(L)1(先天或獲得性耐藥)有耐藥性,然后接受伊匹單抗單藥治療或伊匹單抗加抗PD-1(帕博利珠單抗或納武利尤單抗),基于醫(yī)生確定的療法或臨床因素,或兩者兼有。根據(jù)護理標準評估腫瘤緩解情況(每3個月進行CT或PET-CT掃描)。研究終點為與伊匹單抗加抗PD-1相比,伊匹單抗治療的客觀緩解率,無進展生存期,總生存期和安全性。
共納入355例對抗PD-(L)1(納武利尤單抗,帕博利珠單抗或阿替利珠單抗)耐藥的轉(zhuǎn)移性黑色素瘤患者,這些患者在2011年2月1日至2020年2月6日,接受過伊匹單抗單藥治療(162例,46%)或伊匹單抗加抗PD-1治療(193例,54%)。
中位隨訪22.1個月(IQR: 9.5~30.9個月),伊匹單抗加抗PD-1治療(60/193,31%)比伊匹單抗單一療法(21/162,13%)的客觀緩解率更高(P<0.0001)。伊 匹 單 抗 聯(lián) 合 抗PD-1 組的總生存期更長(中位總生存期 20.4 個月),伊匹單抗單 藥 治 療組為8.8 個 月(HR=0.50,95%CI 0.38~0.66,P<0.0001)。 伊匹單抗加抗 PD-1 組的無進展生存期也更長(中位 3.0 個月),伊匹單抗單藥組為2.6 個月(HR=0.69,95%CI 0.55~0.87,P=0.0019)。
兩組患者報告的3~5級不良事件比例相似(伊匹單抗加抗PD-1組有59例,而伊匹單抗組有54例)。最常見的3~5級不良反應是腹瀉或結(jié)腸炎(伊匹單抗加抗PD-1組的193例患者中有23例,伊匹利單抗組的162例患者中有33例)和丙氨酸轉(zhuǎn)氨酶升高或天冬氨酸轉(zhuǎn)氨酶升高(24例 vs. 15例)。最后一次伊匹單抗治療后26天1例患者死亡:由于免疫相關(guān)的胰腺炎引起的結(jié)腸穿孔。
(編譯 閆麗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