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移性前列腺癌 檢測轉錄譜的預后價值或更大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Carbone癌癥中心Sperger等報告,相對以AR-V7作為轉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獨立預后標志物,液體活檢自循環(huán)腫瘤細胞(CTC)中檢測的轉錄譜預測效果或更好,且可識別多種雄激素受體信號抑制劑(ARSI)耐藥機制。(J Clin Oncol. 2021年7月1日在線版 DOI: 10.1200/JCO.21.00169)
幾乎所有男性前列腺癌患者,接受ARSI治療時都會通過多種機制產生耐藥,包括AR通路的結構性激活、AR基因組結構改變的驅動、AR剪接變異體(AR-V)的表達、AR依賴性的缺失和被稱為神經內分泌前列腺癌的譜系可塑性的缺失。了解這些初始存在的ARSI耐藥機制對優(yōu)化治療而言至關重要。該項研究使用一種新型的液體活檢技術,自機構審查委員會批準的前瞻性隊列(99例)入組確定基因表達模式的樣本,自CTC中收集mRNA,以測量AR-V、AR靶標和神經內分泌前列腺癌標志物的表達。驗證隊列來自兩項入組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男性的ARSI前瞻性多中心Ⅱ期臨床試驗(恩扎盧胺,21例,NCT01942837;阿比特龍,27例,NCT02025010)。
分層聚類顯示,CTC轉錄本可被分為兩個不同的集簇。集簇2(C2)可提高AR調節(jié)基因的表達,且與較短的中位總生存期相關(8.6個月 vs. 22.4個月;HR=3.45,P<0.01)。在多變量分析中,C2是獨立于其他臨床病理變量的預后因素。當考慮C2時,AR-V狀態(tài)無顯著意義。多中心Ⅱ期研究匯總驗證顯示,C2與較短的總生存期(15.2個月 vs. 未達到;HR=8.43,P<0.01)、較短的無PSA進展生存期(3.6個月 vs. 12個月;HR=4.64,P<0.01)和較短的影像學無進展生存期(2.7個月 vs. 40.6個月;HR=4.64,P<0.01)均相關。
(編譯 張景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