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轉(zhuǎn)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 高齡患者仍可用雄激素受體抑制劑
美國研究者Fallah等報告,非轉(zhuǎn)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nmCRPC)老年患者,可使用雄激素受體抑制劑,且添加老年評估工具或有助于臨床醫(yī)生提供個性化治療。(Lancet Oncol. 2021年7月23日在線版)
2018年2月以來,多個重磅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雄激素受體抑制劑(ARI)對于nmCRPC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大大延長了患者的總生存期。這改變了nmCRPC的治療格局,美國FDA也因此先后批準上市了三種ARI :阿帕他胺、恩雜魯胺、達羅他胺。然而,ARI存在引起骨折、心血管疾病等風險。而對于老年男性,特別是80歲以上的男性,還沒有研究來評估ARI給這部分患者帶來的益處和風險,以指導藥物的臨床應用。
為了評估第二代雄激素受體抑制劑對≥80歲nmCRPC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該項匯總分析檢索了2020年8月15日前提交給美國FDA的、所有評估第二代雄激素受體抑制劑治療nmCRPC患者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共3項試驗符合納入標準。
3項試驗均納入≥18歲、ECOG PS評分為0~1分、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PSA≥2.0 μg/L、PSA倍增時間≤10個月,且在篩選時研究者根據(jù)常規(guī)影像學評估未見遠處轉(zhuǎn)移性疾病的證據(jù)。所有患者均為組織學或細胞學確診的前列腺腺癌患者,無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分化或小細胞特征。主要終點為意向治療人群中年齡(<80歲 vs. ≥80歲)對無轉(zhuǎn)移生存期和總生存期的影響。
結(jié)果顯示,2013年10月14日至2018年3月9日,3項隨機試驗中4117例患者被分入雄激素受體抑制劑(阿帕魯胺、恩扎盧胺或達拉魯胺,2694例)組或安慰劑(1423例)組。無轉(zhuǎn)移生存期和總生存期的中位隨訪時間分別為18個月(IQR:11~26個月)和44個月(IQR:32~55個月)。
在≥80歲患者(1023例)中,雄激素受體抑制劑組估計的中位無轉(zhuǎn)移生存期為40個月,安慰劑組為22個月,校正后的風險比(aHR)為0.37(95%CI 0.28~0.47),中位總生存期分別為54個月和49個月(aHR=0.79,95%CI 0.64~0.98)。
在<80歲的患者(3094例)中,雄激素受體抑制劑組估計的中位無轉(zhuǎn)移生存期為41個月,安慰劑組的為16個月(aHR=0.31,95%CI 0.27~0.35),中位總生存期分別為74個月和61個月(aHR=0.69,95%CI 0.60~0.80)。
兩個年齡組中,接受ARI治療的患者與接受安慰劑治療的患者相比,年齡在80歲或以上的患者與年齡在80歲以下的患者相比,報告了更多的3~4級不良事件、嚴重不良事件、跌倒和骨折。
≥80歲患者中雄激素受體抑制劑組和安慰劑組≥3級嚴重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分別為55%和41%,在<80歲患者中則分別為44%和30%。最常見的3~4級不良事件為高血壓(<80歲者對比≥80歲:雄激素受體抑制劑組分別為8%和8%,安慰劑組分別為5%和6%)和骨折(3% vs. 5%;1% vs. 3%)。
研究解讀
該匯總分析為ARI在老年nmCRPC患者中的應用提供了可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結(jié)果,可幫助臨床醫(yī)生在臨床實踐中遇到這些患者時做出相應決策。從結(jié)果來看,與80歲以下的患者相比,80歲及以上的nmCRPC患者在接受ARI治療后,無轉(zhuǎn)移生存期和總生存期同樣有顯著的延長。盡管80歲及以上的患者在接受ARI治療后,似乎比80歲以下患者具有更高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但年齡因素所帶來的身體狀況差異造成的影響不容忽視。這提示臨床醫(yī)生在為每位老年患者選擇治療策略時,還需要考慮患者的健康狀態(tài)、是否有合并癥、家庭經(jīng)濟條件和治療愿望等,為每位患者實現(xiàn)個性化治療。此外,良好的護理及預防性用藥可以大大減少高血壓、骨折、跌倒等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
(編譯 劉雨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