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頸部鱗狀細胞癌 小劑量阿司匹林與癌癥歸因死亡無關
丹麥癌癥協(xié)會研究中心de la Cour等報告,在其全國性的頭頸部鱗狀細胞癌(HNSCC)患者隊列中,確診后使用小劑量阿司匹林與癌癥相關死亡無關。(Int J Cancer. 2021年9月18日在線版 DOI: 10.1002/ijc.33814)
為了探究阿司匹林使用模式與癌癥歸因死亡風險間的聯(lián)系,該項全國性隊列研究自丹麥癌癥登記處納入2000~2016年初步診斷為HNSCC的所有患者(30~84歲;既往無癌癥病史,非黑色素瘤皮膚癌除外;確診后生存1年),包括全國登記處提供的關于處方藥、死亡率和潛在混雜因素的信息,使用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以95%置信區(qū)間(CI)來估計診斷后使用小劑量阿司匹林(診斷后第一年內處方≥1次)與癌癥風險間的校正風險比(aHR)。臨床數(shù)據(jù)庫對一個亞群提供了額外的信息,包括人乳頭瘤病毒(HPV)腫瘤狀態(tài)。
結果顯示,入組10 770例HNSCC患者,中位隨訪3.9年,其中1799例(16.7%)使用了小劑量阿司匹林。診斷后使用小劑量阿司匹林與癌癥歸因死亡的HR為0.97(95%CI 0.82~1.15)。根據(jù)阿司匹林的使用模式,類似的中性關聯(lián)仍存在。根據(jù)年齡、性別、局部解剖或分期,未見顯著的趨勢。在HPV陽性患者中,使用小劑量阿司匹林有降低癌癥歸因死亡風險的趨勢,但統(tǒng)計精度較低。 (編譯 吳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