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fā)多發(fā)性骨髓瘤 添加Isatuximab誘導提高MRD陰性率
德國海德堡大學醫(yī)院、國家腫瘤疾病中心Goldschmidt等報告,新發(fā)多發(fā)性骨髓瘤(NDMM)接受RVd方案誘導時,添加Isatuximab可提高MRD陰性率,且嚴重不良事件(AE)或提前停藥率不增高。(摘要號463)
在NDMM中,來那度胺、硼替佐米、地塞米松(RVd)是使用最廣泛的聯(lián)合方案之一。在適宜移植的NDMM中,為了對比RVd方案或聯(lián)合抗CD38單克隆抗體Isatuximab(Isa)誘導治療后的微小殘留病(MRD)轉陰率,該項隨機、開放標簽、多中心、Ⅲ期研究(GMMG-HD7)在德國67個站點入組此類患者,給予42天為一個周期的RVd方案治療3個周期(RVd組),或聯(lián)合Isa(10 m g/kg d1、8、15、22、29,第2~3周期為d1、15、29給藥;Isa-RVd組),根據(jù)修訂的國際分期系統(tǒng)(R-ISS)分層。
主要終點為誘導后二代流式(NGF,閾值為1×10-5)技術評估的MRD陰性率。次要終點包括誘導后的完全緩解(CR)率和安全性。
結果顯示,2018年10月至2020年9月,662例患者被納入。660例可供意向治療分析,658例接受了誘導治療(RVd組328例,Isa-RVd組330例)。中位年齡為58(26~70)歲,治療組間的基線特征均衡。
RVd組和Isa-RVd組分別有35例(10.6%)和18例(5.4%)患者停止治療(P=0.02),分別有8例(2.4%)和7例(2.1%)因AE停止誘導治療;分別有293例(89.1%)和312例(94.3%)在誘導后繼續(xù)進一步的研究性治療。
RVd組和Isa-RVd組誘導后MRD陰性率分別為35.6%和50.1%(OR=1.83,95%CI 1.34-2.51,P<0.001),CR率分別為21.6%和24.2%(P=0.46),非常好的部分緩解或更好的緩解率分別為60.5%和77.3%(P<0.001),疾病進展率分別為4.0%和1.5%。多變量分析包括治療分組、R-ISS、體能狀態(tài)、腎功能損害、年齡和性別,支持Isa-RVd方案為誘導后提高MRD陰性率唯一重要的預測因素(OR=1.82,95%CI 1.33~2.49,P<0.001)。
兩組誘導時至少發(fā)生1例次AE(≥3級)的發(fā)生率分別為61.3%和63.6%(P=0.57),按系統(tǒng)器官分類最常見的≥3級AE為血液和淋巴系統(tǒng)疾病(16.8% vs. 25.8%,P=0.006)、感染及其病患(10.4% vs. 13.0%,P=0.33)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10.1% vs. 8.5%,P=0.50)等,嚴重AE(任何級別)發(fā)生率相似(36.3% vs. 34.8%,P=0.75),誘導期間死亡分別為8例和4例。
(編譯 劉雨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