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癌患者術前放療 2020 NICE標準評估與已證實的MRI預后因素比較
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Brown等報告的一項回顧性隊列研究顯示,與之前的指南相比,2020年英國國家衛(wèi)生與臨床優(yōu)化研究所(NICE)指南的實施將導致更多患者接受術前放療。高質(zhì)量MRI可選擇出預后良好(特別是局部復發(fā)低)而不需要放射治療的患者,此類患者放療后改善余地很小。這種非選擇性的方法可能會導致過度使用放療。根據(jù)NICE 2020標準,從術前放療獲益機會最大的高危組患者并沒有很好地被選擇,而通過已證實的MRI預后因素(累及靜脈外、腫瘤沉積和累及環(huán)周切緣)可以更好地識別。(Lancet Oncol. 2022年5月2日在線版)
直腸癌術前治療患者的選擇存在爭議。新的2020 NICE指南,與美國國家綜合腫瘤網(wǎng)絡指南一致,建議所有患者進行術前放療,除了那些放射學分期為T1~2N0期腫瘤的患者。該研究的目的是評估未放療的直腸癌患者的預后,并在NICE標準的基礎上對結(jié)果進行分層,并與NICE目前忽略的已知MRI預后因素進行比較。
在這項回顧性隊列研究中,研究者確定了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貝辛斯托克醫(yī)院(英國貝辛斯托克)和200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英國圣Marks醫(yī)院(倫敦)接受原發(fā)性直腸癌切除手術而未進行術前放療的患者。
MRI檢測到累及靜脈外、MRI檢測到腫瘤沉積和MRI檢測到累及環(huán)周切緣的患者被認為是MRI復發(fā)(局部或遠處)的高危患者,并將他們的預后(無病生存期、總生存期和復發(fā))與根據(jù)NICE標準(MRI檢測T3+期或MRI檢測N+期)定義為高危的患者進行比較。Kaplan-Meier和Cox比例風險分析被用來比較各組。
共評估了378例患者,中位隨訪時間為66個月(IQR:44~95個月)。378例患者中有22例(6%)出現(xiàn)局部復發(fā),68例(18%)出現(xiàn)遠處復發(fā)。根據(jù)NICE標準,248例(66%)被認為是高危,而根據(jù)MRI標準121例(32%)被歸為高危。
Kaplan-Meier分析顯示,NICE高危患者的5年無病生存率低于NICE低?;颊?76% vs. 87%;HR=1.91,95%CI 1.20~3.03,P=0.0051),但不包括5年總生存率(80% vs. 88%;HR=1.55,95%CI 0.94~2.53,P=0.077)。MRI標準將患者分為高危組和低危組,并預測5年無病生存率(66% vs. 88%;HR=3.01,95%CI 2.02~4.47,P<0.0001)和5年總生存率(71% vs. 89%;HR=2.59,95%CI 1.62~3.88,P<0.0001)。
在多變量分析中,NICE風險評估與無病生存期或總生存期均不相關,而MRI標準可預無病生存(HR=2.74,95%CI 1.80~4.17,P<0.0001)和總生存(HR=2.44,95%CI 1.51~3.95,P=0.00027)。139例根據(jù)MRI標準被定義為低危的NICE高危患者與118例NICE低?;颊叩臒o病生存相似,因此,根據(jù)NICE 2020指南,該研究隊列中37%(139例)的患者會被過度治療。在NICE指南定義為低危的130例患者中,12例在MRI風險分層中被定義為高?;颊?,可能會錯過治療。
(編譯 段小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