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腺癌 全新輔助治療保留器官且不會損害生存
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腫瘤中心Garcia-Aguilar等報告,與既往接受放化療、全直腸系膜切除(TME)和術后化療的對照組相比,半數接受全新輔助治療的直腸癌患者可以實現器官保留,且生存沒有受到明顯損害。(J Clin Oncol. 2022年4月8日在線版 DOI: 10.1200/JCO.22.00032)
在接受完全新輔助治療的局部晚期直腸癌患者中,觀察和等待策略實現器官保留的有效性的前瞻性數據是有限的。
在這項前瞻性隨機Ⅱ期試驗中,研究者評估了324例Ⅱ期或Ⅲ期直腸腺癌患者的預后,這些患者接受了誘導化療后放化療(INCT-CRT)或放化療后鞏固化療(CRT-CNCT),并根據腫瘤反應進行TME或觀察等待。兩組患者在放療期間均接受了4個月的氟尿嘧啶-亞葉酸鈣-奧沙利鉑或卡培他濱-奧沙利鉑的輸注和5 000~5 600 cGy的放療,并在放化療期間聯(lián)合連續(xù)輸注氟尿嘧啶或口服卡培他濱。試驗設計為兩項獨立研究,以無病生存期(DFS)為兩組的主要終點,并根據歷史數據進行無效假設比較。次要終點為無TME的生存。
中位隨訪時間為3年。INCT-CRT組的3年DFS率為76%(95%CI 69%~84%),CRT-CNCT組的3年DFS率為76%(95%CI 69%~83%),與歷史上觀察到的3年DFS率(75%)一致。INCT-CRT組的3年無TME生存率為41%(95%CI 33%~50%),CRT-CNCT組為53%(95%CI 45%~62%)。兩組間無局部復發(fā)生存期、無遠處轉移生存期或總生存期無差異。重新分期后進行TME的患者和再生長后進行TME的患者有相似的DFS率。
(編譯 段小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