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腫瘤負荷FL 誘導后利妥昔單抗皮下給藥維持方案改善PFS
法國研究者Cartron等報告,在低腫瘤負荷的濾泡性淋巴瘤(FL)患者中,皮下給藥的利妥昔單抗用于誘導后短期維持治療時,可改善無進展生存期(PFS)。初始治療前3個月內(nèi)大劑量的利妥昔單抗暴露是影響預后的唯一參數(shù)。(J Clin Oncol. 2023年4月18日在線版)
在低腫瘤負荷FL患者中,與觀察和等待策略相比,利妥昔單抗改善了PFS和至下一次治療的時間(TTNT)。延長的利妥昔單抗維持時間不會延長TTNT,但會增加對資源使用和患者依從性的擔憂。
為了探究利妥昔單抗皮下給藥短期維持治療在低腫瘤負荷FL患者中的應用情況,該項隨機化Ⅲ期研究納入組織病理學證實CD20陽性的、低腫瘤負荷的FL患者,等比分入對照組(利妥昔單抗375 mg/m2 d1、8、15、22,靜脈給藥)和試驗組(利妥昔單抗375 mg/m2 d1,靜脈給藥;然后利妥昔單抗總劑量1400 mg d8、15、22,皮下給藥;第3、5、7、9個月時再次皮下給藥維持治療)。主要終點為PFS。次要終點包括安全性、總緩解率、TTNT和總生存(OS)率。
結(jié)果顯示: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有100例和102例患者,兩組的4年PFS率分別為58.1%(95%CI 47.5%~67.4%)和41.2%(95%CI 30.6%~51.6%;HR=0.585,95%CI 0.393~0.871,P=0.0076),完全緩解(CR)率分別為59.0%(95%CI 48.7%~68.7%)和36.3%(95%CI 27.0%~46.4%,P=0.001)。TTNT和OS沒有顯著差異。CR與較長的PFS和TTNT均相關。前3個月的高利妥昔單抗暴露與較好的CR、PFS和TTNT均獨立相關。
(編譯 王雨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