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新輔助治療不會提高術后并發(fā)癥風險
來自日本的Hideo Baba教授和他的同事在近期在名為《進展期食管癌新輔助化療引起的身體狀況的改變與食管癌切除術后并發(fā)癥相關》的研究中,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以量化方法證實,新輔助化療帶來身體狀況下降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會增加。(Ann Surg Oncol.2014年9月23日在線版)
近年來,食管癌的術前新輔助治療為進展期食管癌治療拓展了一條新道路,新輔助化療或放療可使腫瘤降期,進而獲得更高的可切除率。然而,新輔助治療是否會帶來患者身體狀態(tài)的改變以及術后并發(fā)癥是否會增多目前仍存在爭議。
該研究納入2009~2013年間收治的30例新輔助化療患者,化療方案選擇的是多西他賽、順鉑以及氟尿嘧啶的治療,之后進行食管癌切除術。采用多頻生物電阻抗儀器(InBody720,日本東京)測定身體狀況,主要包括體重,體質指數(BMI),蛋白、脂肪、骨骼肌重量(SM),體細胞重量(BCM),無脂肪腫瘤(FFM)等,當然也包括常規(guī)的血液檢查如總蛋白、白蛋白等。這些數據分別在化療前和化療后采集,兩者的變化值構成了許多可供參考的變量。而術后并發(fā)癥是采用Clavien-Dindo評分系統進行評定。
研究結果發(fā)現,其中16例患者出現術后并發(fā)癥,包括呼吸系統疾病、手術部位感染、吻合口瘺等等。統計結果證實了4項參數,分別為身體蛋白重量、骨骼肌重量、體細胞重量以及無脂肪重量在化療后的降低與術后并發(fā)癥明確相關。
研究結論認為,在進展期食管癌新輔助化療前后身體狀況下降的患者,可能出現術后并發(fā)癥的幾率大大提高。而這需要進一步的營養(yǎng)干預來證實。
Ferguson MK教授最早在2004年就提出新輔助化療安全可行,它也不會導致食管癌術后并發(fā)癥增加。而Okada M教授在今年發(fā)表在《食管癌疾病》上的文章中也提出,術前的新輔助放化療(nCRT)并不提高術后并發(fā)癥。當然,這些回顧性的研究都代表的是整組患者的情況,而Hideo Baba是從接受新輔助化療的亞組人群上著手,更加明確在接受新輔助治療患者中,哪些能夠真正獲益,而哪些仍然面臨著化療所帶來的潛在風險。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而這個觀點實際和我們一直以來所理解的相似,即若化療使身體條件變差,手術后的并發(fā)癥風險也會升高。但這篇文章的亮點是采用了儀器量化的手段,更科學地解答了這一臨床現象,這是未來醫(yī)學研究的發(fā)展方向,值得我們借鑒。
(編譯 王興 審校 楊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