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限性前列腺癌 功能結局受治療選擇、時間、預后的影響
美國范德堡大學醫(yī)學中心Al Hussein Al Awamlh等報告,在預后良好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中與體外放療或主動監(jiān)測相比,在預后不良的患者中與體外放療相比,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與10年隨訪中更嚴重的尿失禁相關,但與更嚴重的性功能無關。與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相比,雄激素剝奪療法聯(lián)合體外放療與10年隨訪中較差的腸道功能和激素功能相關。(JAMA. 2024, 331: 302-317.)
為了比較特定治療方法間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不良功能結局的發(fā)生率,該項觀察性隊列研究自美國5個SEER登記處納入2011~2012年接受治療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數(shù)據(jù)。在基線時,1877例患有預后良好的前列腺癌(cT1~2bN0M0期,PSA水平<20 ng/mL,級別分組為1~2組),568例患有預后不良的前列腺癌(cT2cN0M0期,PSA水平為20~50 ng/mL,或級別分組為3~5組)。
預后良好患者接受了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1043例)、體外放射治療(359例)、近距離放射治療(96例)或主動監(jiān)測(379例)。預后不良患者接受了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362例)或體外放射治療聯(lián)合雄激素剝奪療法(206例)。
主要終點為患者報告的性功能、泌尿功能、腸道功能和激素功能,依據(jù)簡化版擴展性前列腺癌復合指數(shù)量表(EPIC-26)來評估。在治療后10年,校正相應的基線評分、患者特征和腫瘤特征后,研究者評估和比較特定療法與每種結局間的相關性。
結果顯示,共納入2445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中位年齡為64歲,14%為黑人,8%為西班牙裔。中位隨訪9.5年后,在1877例預后良好的患者中,與主動監(jiān)測相比,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與更嚴重的尿失禁相關(量表評分間校正后的均差為-12.1,95%CI -16.2~-8.0),但與更嚴重的性功能無關(校正后的均差為-7.2,95%CI -12.3~-2.0)。
在568例預后不良的患者中,與雄激素剝奪治療聯(lián)合體外放療相比,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與更嚴重的尿失禁相關(校正后的均差為-26.6,95%CI -35.0~-18.2),但與更嚴重的性功能無關(校正后的均差為-1.4,95%CI -11.1~-8.3)。
在預后不良的患者中,與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相比,雄激素剝奪治療聯(lián)合體外放療與更差的腸道功能(校正后的均差為-4.9,95%CI -9.2~-0.7)和激素功能(校正后的均差為-4.9,95%CI -9.5~-0.3)均相關。
該研究的局限性包括:觀察性研究設計、參與者間存在療效偏倚的可能性、部分測量結果的數(shù)據(jù)較少。
(編譯 田啟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