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那度胺治療鉑類敏感型復發(fā)性卵巢癌有較好療效
來那度胺(lenalidomide/revlimid)具有抗血管生成和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在血液系統(tǒng)惡性腫瘤中具有明確的抗腫瘤活性。一項Ⅱ期臨床研究表明,來那度胺在治療鉑類敏感型復發(fā)性卵巢癌時具有良好的療效。研究者認為,今后的研究可致力于評估來那度胺聯(lián)合其他化療藥物的療效。(Ann Oncol. 2014年9月10日在線版)
該研究對45例距離最近一次治療6月無復發(fā)的上皮性卵巢癌、輸卵管癌和原發(fā)性腹膜癌患者,給予持續(xù)性口服來那度胺(20 mg/d)4月。該研究的主要研究終點為服藥4月時的疾病控制率,次要終點為無進展生存期(PFS)和安全性。
這45例受試者中, 78%的患者患漿液性腫瘤,73%的患者治療前接受過一個方案治療。該試驗的中位無鉑類治療間隔期(PFI)為11.3月,治療4月后的臨床受益率為38%。結(jié)果顯示:與PFI為6~12月者相比,PFI大于12月者的疾病控制率更高(59% vs 24%, P=0.023)。按照RECIST標準,45例受試者中,4例部分緩解(PR),21例疾病穩(wěn)定(SD)。8例接受CA125水平監(jiān)測,1例完全緩解(CR)。受試者的中位PFS為3.4月。
藥物的主要毒副作用包括:Ⅲ-Ⅳ度中性粒細胞減少癥(29%),其中69%伴發(fā)熱;胃腸道毒性(便秘53%、腹痛49%、腹瀉38%、惡心嘔吐36%)和靜脈血栓栓塞(11%)。
(編譯 李曉琦 審校 吳小華)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
吳小華教授述評:
來那度胺已被PDA批準治療骨髓異常增生和致死性血液病和癌癥,是上世紀治療妊娠嘔吐導致數(shù)以萬計新生兒缺陷的沙利度胺(thalidomide)的改良版,其作用機理尚不清楚,可能有多途徑的生物效應。由于屬非細胞毒性藥物,該藥物在卵巢癌中值得Ⅲ期研究:維持或鞏固治療或聯(lián)合化療治療復發(fā)性卵巢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