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膜相關(guān)淋巴組織淋巴瘤 苯達莫司汀聯(lián)合利妥昔單抗治療的一線反應(yīng)性治療
黏膜相關(guān)淋巴組織淋巴瘤(MALT)尚無標準的一線系統(tǒng)療法。西班牙研究者Antonio Salar等報告的Ⅱ期研究顯示,基于反應(yīng)調(diào)整的苯達莫司汀和利妥昔單抗組合作為一線療法治療MALT淋巴瘤患者有效且耐受性良好。(Lancet Haematol.2014; 1: e104-e111)
該研究旨在評估基于反應(yīng)調(diào)整苯達莫司汀和利妥昔單抗組合作為一線治療這種淋巴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這項多中心,單臂,非隨機Ⅱ期試驗中,研究者納入不同部位和分期的MALT淋巴瘤患者,給予苯達莫司?。ǖ?、2天,90 mg/m2)和利妥昔單抗(第1天,375 mg/m2)治療,4周為一療程。
該研究納入標準為:疾病可測量或可評估,年齡18-58歲,有明確的活動性淋巴瘤;同時也納入了幽門螺桿菌根治失敗的胃MALT淋巴瘤患者和局部治療失敗的原發(fā)性皮膚MALT淋巴瘤患者。
排除標準包括組織學轉(zhuǎn)化、CNS受累、活動性乙肝或丙肝病毒或HIV感染。三個療程后,完全緩解的患者接受一個附加療程(共四個療程),部分緩解的患者接受三個附加療程(共六個療程)。主要終點是2年的無事件生存,通過修改意向治療進行分析。
2009年5月27日~2011年5月23日,西班牙19個中心60例患者進入臨床試驗進行治療;57例患者可以評價主要終點。只有14例(25%)患者需要四個以上的療程。中位隨訪43個月(IQR 37-51),中位無事件生存時間未達到。2年無事件生存率為93%(95%CI 84—97),4年無事件生存率為88% (95% CI 74—95)。
最常見的3-4級副作用是血液系統(tǒng)不良反應(yīng),包括20例(33%)患者淋巴細胞減少,12例(20%)中性粒細胞減少,3例(5%)白細胞減少。分別有3例(5%)和4例(7%)患者發(fā)生3—4級粒細胞缺乏伴發(fā)熱或感染。
(編譯 韓宇 審校 邵宗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