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評價為基礎的篩查漏診75%的乳腺浸潤性導管癌
2014年北美放射學會年會上的一項報告顯示在40~49歲間通過乳房X線診斷出患有乳腺癌的患者大多沒有乳腺癌家族史和致密性乳房。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Bonnie N. Joe解釋說,雖然最近的文獻建議基于家族史和致密乳房等相關風險指導的乳腺癌篩查,但是他們的研究表明,僅基于風險因素進行篩查,40歲左右女性的浸潤性乳腺癌漏診率超過75% (自ASCO Post網(wǎng)站)。
該回顧性研究選取1997~2012年間,136例40~49歲的通過乳房X線診斷為乳腺癌的婦女。有癥狀而接受乳房X光檢查的患者和那些有乳腺癌史的患者作為排除標準。病人的家族史,乳腺密度,惡性腫瘤類型,淋巴結狀態(tài)和腫瘤受體狀態(tài)均被記錄。研究發(fā)現(xiàn)90%可能漏診的浸潤性乳腺癌患者為受體陽性的患者,這提示這些患者值得早期發(fā)現(xiàn),及早治療。其中 50%被診斷為浸潤性癌, 50%被診斷為導管原位癌(DCIS,但88%的導管原位癌為中級或高級別)。其中90%的患者沒有很強的家族遺傳史,86%患者無致密乳房。78%的患者既沒有家族史也沒有致密乳房,這些病人中79%為浸潤性乳腺癌。Joe博士認為支持風險篩查者應該找到更有效的風險篩查手段來減少漏診的發(fā)生。
目前美國癌癥協(xié)會(ACS)和美國醫(yī)學協(xié)會(AMA)建議所有的婦女從40歲開始接受鉬靶檢查。而在2009年,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USPSTF)發(fā)出有爭議的新指南,建議從50歲開始每兩年一次乳房鉬靶篩檢。就目前已有的研究表明,為了最大可能的生存獲益,最安全的還是從40歲開始每年進行鉬靶檢查。
(編譯 蔣一維 審校 陸勁松)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 陸勁松教授述評:
乳腺癌的篩查一直存在爭議,在多大年齡、什么樣的人群等中進行,是四十歲,還是五十歲?是否只針對具有家族史、高密度乳房等高風險的人群進行?這些都需要大樣本前瞻性研究探索。本研究建議支持所有的婦女從40歲開始接受鉬靶篩查,認為基于風險評估的乳腺癌篩查可能具有內(nèi)在的風險,漏診較多的早期乳腺癌,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當然并不能完全否定風險評估的方法,可能這種風險評估的系統(tǒng)尚不完善,具體的風險因素也需要進一步探索;共同的一點都支持在適當?shù)娜巳褐羞M行乳腺癌的篩查具有臨床價值,問題是如何優(yōu)化和具體化這種篩查。而這個課題在目前亞洲人群中是否具有相同的規(guī)律,目前尚沒有資料,也期待國內(nèi)有相關的研究出現(xi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