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CLC:基因篩查符合成本效益
美國麻省總醫(yī)院Romanus等報告的研究顯示,在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治療方案中,相對于未做任何分子檢測的標準化療,基因篩查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和間變淋巴瘤激酶(ALK)基因重排,并以此生物標記指導治療,符合成本效益。(J Thorac Oncol. 2015年1月14日在線版)
在NSCLC,存在特定基因異??捎米鏊幬镏委煱悬c,EGFR突變和ALK重排被證實為有效的分子靶標。
然而,對于未加選擇的NSCLC,EGFR突變和ALK重排發(fā)生率并不高,分別為9.5%和3.9%。而且,分子檢測相關費用以及是等待檢測結果還是立即開始化療的問題也增加了制定治療決策的復雜性。
哈佛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的研究人員構建了一個微觀模型用于探討同時檢測EGFR和ALK基因狀態(tài)與預期壽命的成本效益。他們將以EGFR和ALK檢測結果指導的靶向治療與三種不同的治療策略進行比較:單純化療不做檢測;先做化療,待檢測結果明確后即轉為靶向治療;完成化療后對合適患者給予靶向治療。
結果顯示,與不做檢測單純化療相比,等待檢測結果再做治療的增量成本效益比是每質量調整生命年136000美元。其中,先進行化療,待檢測結果明確后即轉為靶向治療或化療完成后再轉為靶向治療的增量成本效益比均不佳。與完成化療后再給予靶向治療相比,檢測后再治療和化療時明確檢測結果即轉為靶向治療在生活質量校正生命年和生命年方面均取得了較好的預期結果。
“這項分析支持同時檢測EGFR和ALK基因重排,再根據檢測結果決定針對性的治療策略。”主要研究者Dorothy Romanus說:“關鍵是通過降低分攤成本確保合適患者能接受靶向治療。”鑒于證據的發(fā)展:應常規(guī)對NSCLC進行更廣泛的基因檢測,這將使對多個突變基因進行平行檢測的經濟學分析顯得尤為重要,以便全面評價NSCLC個體化治療的價值。
(編譯 何圓 審校 尤長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