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患者診斷后的自殺高峰
2015年3月22日,波士頓布里翰婦女醫(yī)院和哈佛醫(yī)學院的Meyer等報告的美國國家癌癥登記、監(jiān)督、流行病學最終結(jié)果(SEER)數(shù)據(jù)庫最新資料分析結(jié)果顯示:與患有其他癌癥的人群相比,在確診后的第一年內(nèi),前列腺癌患者的自殺及意外死亡風險更高;但并不是所有前列腺癌患者的自殺率均增高,接受主動監(jiān)測的患者更易于自殺,是自殺的主要易發(fā)人群,或為此類患者心理負擔較重所致。(摘要號:366)
Meyer研究團隊共分析了SEER 資料庫中524 965例前列腺癌患者和956 576例其他實體瘤患者的資料。診斷后3個月、4~12個月的前列腺癌患者自殺風險均高于其他癌癥患者(aRR分別為3.98和2.74),診斷后3個月、4~12個月前列腺癌患者意外死亡情況的aRR分別為4.22和2.91。未轉(zhuǎn)移的前列腺癌患者中,白種人自殺風險高于黑人(HR=0.32,P<0.001),無醫(yī)療保險者高于有醫(yī)療保險者(HR=4.37,P=0.001),未經(jīng)治療者高于接受治療者(HR=1.44,P<0.001),未婚者高于已婚者(HR=2.05,P<0.001)。前列腺癌患者意外死亡的情況與自殺情況基本相似。
Meyer等認為,研究人員不能除外是否因抑郁而自殺,也不知道患者不積極治療的原因。在美國,接受治療的黑人前列腺癌患者的自殺比例低于白人。Meta分析資料顯示,在診斷前列腺癌前,約17%的人已有抑郁癥,治療前的焦慮癥高達27%。因此,在考慮患者治療方案時必須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對部分患者,主動監(jiān)測治療可能不是最佳選擇。在確診后需要對前列腺癌患者,特別是接受主動監(jiān)測治療患者加強心理干預治療。
癌癥患者的自殺問題常會被忽略,既往研究表明,前列腺癌患者自殺率高于非癌癥患者,但其他癌癥患者自殺率均高于前列腺癌患者。
前列腺癌的發(fā)病率高,治療效果比較好。因此,醫(yī)生及患者必須進行心理教育和干預,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降低患者的自殺率。
(編譯 管考鵬 審校 馬建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