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伐珠單抗如何治療卵巢癌再獲研究證實
英國Adrian D Cook等報告的研究顯示,貝伐珠單抗聯(lián)合鉑類基礎的化療并未增加所有患者的總生存。然而,研究者發(fā)現(xiàn)預后較差患者有總生存的獲益。這與ICON7研究和GOG-218研究中的結果一致,并進一步證實卵巢癌治療中怎樣使用貝伐珠單抗療效最佳。(Lancet Oncol. 2015, 16: 928-936.)
ICON7研究曾報道標準化療聯(lián)合貝伐珠單抗可延長卵巢癌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PFS),在疾病進展風險高的患者中作用最顯著。ICON7是一項國際性、Ⅲ期、開放標簽的隨機試驗,在歐洲、加拿大、澳大利亞及新西蘭等11個國家的263個中心進行。
入組條件為初診的卵巢癌患者,包括高危早期患者,國際婦產(chǎn)科聯(lián)盟(FIGO)分期Ⅰ~Ⅱa期;或更晚期患者,F(xiàn)IGO分期Ⅱb~Ⅳ期;東部腫瘤協(xié)作組(ECOG)狀態(tài)評分0~2分。按1:1的比例隨機分為標準化療組(卡鉑,AUC=5或6;聯(lián)合紫杉醇175 mg/m2,iv,每3周一次,共6程)和相同化療方案聯(lián)合貝伐珠單抗組,貝伐珠單抗7.5 mg/kg,iv,每3周一次,與化療同步,化療后繼續(xù)每3周一次維持治療,最多至12次。研究主要終點是PFS,該研究也試圖發(fā)現(xiàn)總生存之間的差異。統(tǒng)計分析在意向治療人群中進行。這項研究已注冊為國際標準隨機對照試驗,編號為ISRCTN91273375。
結果顯示,2006年12月18日至2009年2月16日,1528例患者被納入研究并被隨機分為化療組(764例)或化療聯(lián)合貝伐珠單抗組(764例)。截至2013年3月31日,中位隨訪時間為48.9個月,死亡患者714例(化療組352例,貝伐珠單抗組362例)。研究采用限制性平均生存時間(restricted mean survival time)作為主要的療效評價指標。
貝伐珠單抗組患者無總生存期獲益,標準化療組的限制性平均生存時間為44.6個月,貝伐珠單抗組為45.5個月,(P=0.85)。在對預先定義的預后不良患者亞群(502例)的探索性分析中,死亡患者332例(66%),標準化療組174例,貝伐珠單抗組158例;貝伐珠單抗組與標準化療組相比,總生存期有顯著差異,標準化療組和貝伐珠單抗組的限制性平均生存時間分別為34.5個月和39.3個月(P=0.03)。
然而,在風險不高的患者中,兩個治療組的限制性平均生存時間無顯著差異,標準化療組為49.7個月,貝伐珠單抗組為48.4個月(P=0.20)。PFS的更新結果顯示兩治療組間也無顯著差異。在延長隨訪期間,出現(xiàn)1例與治療相關的3級不良反應(貝伐珠單抗組患者出現(xiàn)胃腸瘺)、3例2級不良反應(心力衰竭、結節(jié)病和腳骨折,均為貝伐珠單抗治療組的患者)、1例1級不良反應(標準化療組患者出現(xiàn)陰道出血)。
(編譯 李寧 審校 吳令英)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 吳令英教授述評:
在ICON7研究的整體人群中(透明細胞癌或高級別的Ⅰ~Ⅱa期及所有Ⅱb~Ⅳ期卵巢癌患者),紫杉醇鉑類聯(lián)合化療的基礎上加用貝伐珠單抗沒有顯示出延長總生存期的優(yōu)勢。然而,在預后不良的患者中(研究定義的高危組患者,即Ⅳ期的患者或Ⅲ期非滿意減瘤或未手術的患者),在化療基礎上聯(lián)合貝伐珠單抗組有總生存期獲益。在這部分人群中,ICON7研究和GOG-218研究的PFS結果一致,均為化療聯(lián)合貝伐珠單抗組的PFS更長。
這些結果提示,并不是所有卵巢癌患者在化療基礎上聯(lián)合貝伐珠單抗都能獲得生存獲益,只有具有進展高危因素的預后不良患者加用貝伐珠單抗才可能延遲復發(fā)、延長生存期。這些結果為臨床更好地應用貝伐珠單抗提供了依據(jù)。此外,貝伐珠單抗的嚴重不良反應之一——胃腸瘺的發(fā)生風險應在治療前予以詳細評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