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黄又无码在线免费看_av操操_青青草超碰_成人伊人精品色XXXX视频

北京大學腫瘤醫(yī)院

全球腫瘤快訊

追蹤?新進展?乳腺癌

導管原位癌患者 遠期乳腺癌死亡率的影響因素

發(fā)表時間:2015-11-19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Narod SA等報告的一項研究顯示,導管原位癌(DCIS)患者死于乳腺癌的重要危險因素包括被診斷時的年齡和是否為黑人。患者死于乳腺癌的風險在發(fā)生了同側浸潤性乳腺癌后顯著增高,而通過放療預防復發(fā)并不降低10年內乳腺癌特異死亡率。(JAMA Oncol.2015,1:888-896.)

    臨床實踐中,被診斷為DCIS或0期乳腺癌的女性,常常會發(fā)生第二原發(fā)乳腺癌(DCIS或浸潤性癌),其中有些人最終會死于乳腺癌。該研究旨在評估女性被診斷為DCIS后10年或20年的乳腺癌死亡率,并研究死亡率是否受到被診斷時的年齡、種族以及最初治療措施的影響。

    研究者觀察性地研究了SEER數(shù)據(jù)庫在1988~2011年被診斷為DCIS的女性。共收集108 196例女性的資料,包括診斷時年齡、種族、病理特征、第二原發(fā)乳腺癌出現(xiàn)時間、死亡原因及生存等信息,并與普通人群女性對比乳腺癌死亡風險。

    這些患者平均年齡為53.8歲,平均隨訪時間為7.5年。在隨訪20年時,乳腺癌特異死亡率為3.3%,而診斷時年齡小于35歲女性的該死亡率高于更年長的女性(7.8% vs 3.2%;HR=2.58,P?<?0.001),黑人女性高于非西班牙裔白人女性(7.0% vs 3.0%;HR=2.55,P?<0?.001)。

    在發(fā)生了同側浸潤性乳腺癌后,患者因乳腺癌死亡的風險顯著增高(HR=18.1,P?<?0.001)。在被診斷為DCIS后,共有517例患者在沒有發(fā)生浸潤性乳腺癌的情況下死亡(平均隨訪時間為7.5年)。對于接受了腫塊切除術的患者,后續(xù)放療可以降低同側浸潤性癌10年內復發(fā)率(2.5% vs 4.9%;校正后HR為0.47,P<0.001),但不降低10年內乳腺癌特異死亡率(0.8% vs 0.9%;HR=0.86,P=0.22)。

    (編譯 吳子平 審校 杜躍耀 陸勁松)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 陸勁松教授述評:

    一般認為DCIS預后好于浸潤性乳腺癌,在治療方面也不如浸潤性癌積極。然而對于DCIS患者而言,治療失敗的直接結果就是以浸潤性癌的形式復發(fā)。是否可以針對該人群分層,篩選出最適合選擇積極治療的DCIS患者?

    本研究探討了DCIS患者遠期因浸潤性癌死亡的數(shù)據(jù),由于是回顧性病例資料的研究,其中重要危險因素只能包含臨床病理學常見指標,得出被診斷時的年齡和黑人人種這兩種有意義的影響指標。對于臨床工作者而言,其價值在于面對年輕的DCIS患者,更加謹慎地選擇手術方式;同時也表明DCIS也確實可以被進一步分層。如果能采用目前精準醫(yī)療分類方法進一步研究,從基因等深層次角度研究,可能會得出更好更深入的分層因素,更準確地預測哪些DCIS更容易趨于復發(fā)轉移,將對臨床具有更大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