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瑞匹坦能減輕肺癌患者的咳嗽
阿瑞匹坦是一種中樞性神經(jīng)激肽-1(NK-1)受體阻滯劑,可作為治療化療相關惡心嘔吐的藥物,在一項肺癌患者參與的小型臨床試驗中表現(xiàn)出止咳作用。研究人員表示,這是首個評估此類藥物用作止咳作用的試驗。(2015年美國姑息治療腫瘤學術研討會摘要號2)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Christie醫(yī)院NHS基金會的Amelie Harle是這項研究的主要發(fā)起者,她表示阿瑞匹坦可明顯降低咳嗽的發(fā)生頻率。
咳嗽是顯著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一種復雜癥狀。對于肺癌患者而言,咳嗽可導致嚴重后果。負責控制咳嗽的神經(jīng)元通路十分復雜。在5種不同物種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神經(jīng)激肽是發(fā)生咳嗽的重要介質(zhì)。她解釋道:“出于上述原因,我們認為它可能是在人類身上發(fā)揮作用的重要靶點。”
研究人員對伴有咳嗽癥狀的肺癌患者進行探索性的單臂、雙盲、安慰劑對照的交叉試驗。試驗組患者在第1天接受阿瑞匹坦125mg,第2天和第3天每天接受80mg。對照組患者接受安慰劑治療。在3天的洗脫期過后,試驗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進行交叉,再進行為期3天的治療(第7~9天)。
在接受藥物或安慰劑治療之前的24小時內(nèi)和治療期間,患者全天攜帶監(jiān)測器以記錄患者每個小時的咳嗽次數(shù)。按照美國FDA的規(guī)定,檢測器外形像褲子的后兜,被患者佩帶在腰間,同時在衣領部位配置小型麥克風,用以監(jiān)測咳嗽情況。
研究者要求患者完成具有法律效力的主觀評價工具,包括曼徹斯特咳嗽量表(肺癌版)、可視模擬量表、歐洲癌癥研究與治療組織QLQ-C30量表及按照不良事件的常見術語標準(4.0版)評價得出的各項指標量表。
基線時,日間咳嗽頻率為15.9次/時,安慰組患者的日間咳嗽頻率為16.2次/時,阿瑞匹坦組的為12.8次/時(P=0.03)。根據(jù)一種主觀評價工具的結果,阿瑞匹坦同時也改善了患者的癥狀轉(zhuǎn)歸。Harle認為:“阿瑞匹坦的(止咳)療效是適度的,不良事件極少發(fā)生。此外,有趣的是,在主觀評價觀測指標中,患者能夠報告所有四種評估指標所反映的不同情況?!?/p>
Harke認為,這是首項在肺癌患者中使用客觀量化工具評估止咳療效的臨床試驗。在這一人群中,尚需進一步評估NK-1抑制因素。NK-1路徑很可能是肺癌咳嗽機制的關鍵要素。他們希望這些數(shù)據(jù)對未來的試驗設計可能有預示作用。
澳大利亞皇家阿德萊德醫(yī)院Dorothy Keefe教授指出,對很多患者而言,咳嗽是個大麻煩;而設計合理的研究應該秉承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宗旨。因此,有人研究腫瘤,也有人研究導致患者不安的影響因素。本研究極具吸引力。因為它將已知的咳嗽機制與已知的且正在使用的止吐藥物作用機制相匹配,從而在概念上證明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理念。雖然該研究的樣本量很小,但這為未來學術研究可能構建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因此類似的研究值得開展。
(編譯 李厚伸 審校 劉巍)
表 選擇肺癌患者個體結果
檢測項目 | 基線 | 阿瑞匹坦組 | 安慰劑組 | P值 |
曼徹斯特咳嗽量表(肺癌版;1~5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咳嗽影響越嚴重) | 25.2分 | 21.7分 | 19.5分 | 0.001 |
可視模擬量表(數(shù)值越高,表示越嚴重) | 57 mm | 49.8 mm | 40.8 mm | 0.0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