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生物標志物對膀胱癌的診斷沒用
一項新的系統(tǒng)性回顧和薈萃分析發(fā)現(xiàn),目前的證據(jù)不足以證實泌尿系生物標志物在膀胱癌診斷方面可以替代傳統(tǒng)的標準檢查方法,這挫敗了人們對無創(chuàng)獲得的泌尿系生物標志物能夠替代膀胱鏡檢查的希望。(Ann Intern Med. 2015年10月27日在線版)
研究的主要結果
該薈萃分析共納入57項研究,涵蓋了五種美國FDA批準的用于膀胱癌診斷或復發(fā)監(jiān)測的生物標志物,包括定性或定量檢測的核基質蛋白22(NMP22)、定性或定量檢測的膀胱腫瘤抗原(BTA)、熒光原位雜交(FISH)、熒光免疫組化ImmunoCyt和Cxbladder。每一種都通過膀胱鏡檢查和病理檢查來評估結果。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美國俄勒岡州健康與科學大學的Roger Chou表示:“這些生物標志物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都不達標,即使聯(lián)合使用生物標志物和尿細胞學檢查,仍有10%的腫瘤無法被檢出。所獲似然比均提示這些標志物都不夠強大,它們的陽性預測值或陰性預測值結果都不足以證實膀胱癌”
在接受這些生物標志物檢查前,患者患有膀胱癌的似然比為5%(通過患者的癥狀、年齡和危險因素等綜合判斷),如果結果陽性,似然比被提高到14%~21%;如果結果是陰性,似然比被下降到1.5%~2.5%。假設患者在接受檢查前患有膀胱癌的似然比為20%,如果結果是陽性的,似然比會被提高到39%~56%;如果結果是陰性的,似然比會被降低到6.8%~11%。這意味著,有10%的陰性結果患者存在膀胱癌。鑒于許多臨床醫(yī)生都認為該比例太高,因此目前還不能放棄膀胱鏡檢查。
這些生物標志物對膀胱癌診斷的敏感性為57%~82%;特異性為74%~88%。隨著腫瘤分級分期的增加敏感性會提高。對于部分生物標志物,其對于初次診斷膀胱癌的敏感性高于復發(fā)診斷。Chou說道,在一種生物標志物可以完全替代標準的診療手段之前,他希望其敏感性和特異性都能超過90%,理想狀態(tài)下應該接近100%,尤其是敏感性。
膀胱鏡的重要性暫不可替代
Chou認為,因為生物標志物檢測結果為陽性的患者下一步應該接受膀胱鏡檢查,所以生物標志物篩查無法降低膀胱鏡檢查的必要性。此外,他們發(fā)現(xiàn)半數(shù)檢測結果陽性患者的膀胱鏡檢查為陰性,即使在膀胱癌的高危人群中也是如此。
費城Fox Chase癌癥中心的Phillip H. Abbosh和Elizabeth R. Plimack認為,從性價比的角度考慮,即使對于淺表性膀胱癌患者,單純膀胱鏡檢查也是最具性價比的。他們也提到,膀胱鏡檢查漏檢時,生物標志物同樣也會漏檢。
Plimack表示:“如果尿液檢查就可以診斷新發(fā)或復發(fā)的淺表性膀胱癌,并且有助于部分消極患者豁免膀胱鏡檢查,那么確實可以降低費用。此外,許多患者都不愿意接受那些會帶來不適、泌尿系統(tǒng)感染、尿道狹窄、有時需要住院的檢查操作。但在目前狀態(tài)下,生物標志物的檢查并不能幫助臨床醫(yī)生免掉那些檢查。
標志物未來的發(fā)展會更好
在頭對頭的研究中,定量的NMP22和定性的BTA在檢測精度上類似。其他生物標志物很少有頭對頭研究來比較。因此,Chou建議泌尿系生物標志物可以作為膀胱癌高復發(fā)風險患者的一種輔助監(jiān)測手段。即使膀胱鏡檢查結果是陰性的,當尿細胞學檢查結果模棱兩可時,生物標志物的檢測結果仍可提供參考。
關于生物標志物是否可以用來預測膀胱癌不同治療手段的療效差異,可用于預測預后或者預測復發(fā),尚需開展多項研究予以探索。
Plimack介紹,將來還會有更好的生物標志物,整合了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受體3(FGFR3)熱點突變(大部分淺表性膀胱癌均存在)的研究正在進行,這一生物標志物即檢測FGFR3的突變,也檢測CpG甲基化島,可以檢測不止一種類型的腫瘤特異性改變(如免疫組化加上點突變或mRNA突變),也許可以提高檢出的敏感性,同時不降低特異性。
(編譯 湯星星 審校 張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