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評價NSCLC中PD-L1表達的異質性
美國耶魯大學醫(yī)學院腫瘤科的Joseph McLaughlin等報告,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中,PD-L1蛋白的表達水平存在瘤體間的異質性及檢測實驗結果間的異質性。這或為不同抗體間親合力的不同所致,或為特異性不足所致,或為特有的靶抗原決定簇所致,但這些觀察結果的臨床價值尚需驗證。(JAMA Oncol. 2015年11月12日在線版)
早期的臨床試驗顯示,針對PD-1和PD-L1的單克隆抗體在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展現(xiàn)了持久的臨床療效。然而,不論在表達的數量上還是分布上,現(xiàn)有研究僅僅探究了PD-1的預后和(或)預測價值,并未標準化腫瘤PD-L1的表達情況。
該研究分別使用了傳統(tǒng)免疫組化法和定量免疫熒光法評估了PD-L1蛋白在NSCLC瘤體中的分布情況,并將其與得自兩種不同PD-L1抗體(兔源單克隆抗體E1L3N和SP142)檢測的結果相對比。 E1L3N和SP142檢測了49例NSCLC的全組織切片和相應組織微陣列中PD-1的表達情況。NSCLC活檢標本來自2011~2012年耶魯胸部腫瘤項目組織庫。用穩(wěn)定轉染PD-L1的人類黑色素瘤Mel624細胞系、Mel624親代細胞、人足月胎盤全組織切片作為對照組,并用于抗體驗證。本研究探究了PD-L1蛋白表達、腫瘤浸潤淋巴細胞以及臨床病理特征三者之間的關系。使用二氨基聯(lián)苯胺色原以及定量免疫熒光檢測PD-L1的異質性。
傳統(tǒng)免疫組化顯色法檢測結果顯示,兩種PD-L1抗體顯示了較差的一致性 (κ值為0.124~0.340)。定量免疫熒光法的檢測結果顯示,每組抗體均存在組內異質性,E1L3N組的變異系數為6.75%~75.24%,SP142組的變異系數為12.17%~109.61%;且兩種檢測方法的組間異質性也非常顯著(26.6%)。
在定量免疫熒光檢測法下,兩種抗體檢測PD-L1的表達情況不一致;且非參數配對檢驗提示:針對每個瘤體,E1L3N和SP142測得的腫瘤浸潤淋巴細胞顯著不同(P?<0?.001)。對完整組織的588個連續(xù)切片進行評估時發(fā)現(xiàn),這種不一致率為25%。在E1L3N抗體組(P?=0.007)和SP142抗體組(P?=0.02),PD-L1的表達均與高水平的腫瘤浸潤淋巴細胞率有關。
(編譯 王守正 審校 李峻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