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身定制的乳腺鉬靶檢查將改善乳腺癌獲益風險平衡
來自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癌癥中心的Amy Trentham-Dietz的一項研究顯示:與一般風險接受每兩年篩查一次的女性相比,一般風險、低脂肪密度的女性每3年進行一次乳腺鉬靶篩查,以及高風險高脂肪密度的女性每年進行一次乳腺鉬靶篩查的獲益與風險間的平衡相似或更好。(Ann Intern Med. 2016年8月22日在線版)
美國新的指南聯合建議指出50歲以上、非致密型、低乳腺癌風險婦女可每3年進行一次乳房鉬靶檢查。同時提出,已知乳腺癌風險因素和致密型乳房的婦女應該每年都進行篩查。
研究者指出美國USPSTF建議一般風險的婦女每2年進行一次篩查,這種方法有一定的好處,但也存在危害。研究者強調依據乳腺癌風險和乳腺密度來決定篩查時間可以改善獲益-風險平衡,并指出50~74歲之間的婦女應該做乳腺鉬靶檢查,且檢查頻率不僅僅取決于年齡。
癌癥干預和網絡監(jiān)控模型與合作乳腺癌監(jiān)督協會(BCSC)評估各類乳腺鉬靶檢查的篩查間期,基于年齡、乳腺癌風險、乳腺密度等因素。但存在已知遺傳風險因素,包括乳腺癌易感基因突變的婦女不包括在分析中。
三種不同的模型用來預測年齡在50~74歲之間,決定一開始或繼續(xù)2年一次應用鉬靶篩查的婦女的獲益和風險,直至74歲結束。
數據結果分析來自比較每年或每3年行乳房鉬靶篩查的婦女。研究者根據共同的危險因素,如絕經后肥胖、乳腺活檢良性病史和小葉原位癌病史將入組女性分成4種相對風險類別。
該報告指出篩查間隔隨著乳腺癌風險和乳腺密度的增加,篩查益處(避免乳腺癌死亡,所獲得生命和質量校正壽命)增加,危害(假陽性乳房鉬靶結果,良性活檢結果,以及過度診斷)下降。
例如,乳房脂肪豐富的一般風險的婦女,每2年篩查與未篩查相比,每1000例中因乳腺癌導致的死亡人數將減少4.1~5.3例。有散在纖維腺體的一般風險的婦女,每2年一次篩查與未篩查相比,每1000例中死亡人數將減少5.2~6.5例。乳腺密度低的一般風險的婦女每3年一次的篩查與未篩查相比,每1000例中死亡人數將減少3.4~5.1例。
乳腺密度低的一般風險的婦女每3年一次的篩查與2年一次的篩查相比,鉬靶篩查的假陽性率減少21%~23%,良性病灶活檢率減少13%~17%,過度診斷率減少8%~20%。
脂肪豐富的中度風險的婦女每3年一次相較每2年一次的篩查,每1000例婦女中將減少1.6例死亡。每1000例乳腺密度低和有散在纖維腺體的女性將減少6.4~7.2例死亡。
研究者指出,在生活質量校正生命年閾值達100 000美元時,每3年一次的鉬靶篩查對于一般風險的婦女和乳腺密度低的婦女是唯一具有成本效益的策略。而對于一般或者中度致密型乳腺的婦女而言,2年一次的鉬靶篩查具有成本效益;每年篩查對于中度-高度風險的不均勻的或者致密型乳腺的婦女具有成本效益。
量身定制篩查時間可能會降低風險較低的婦女出現假警報的可能,同時提高了高風險婦女早期發(fā)現乳腺癌的機會。
(編譯 曾敏 審校 黃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