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患者 PET早期評估療效可更好地指導化療
會上,科羅拉多醫(yī)學院的放射腫瘤醫(yī)生Karyn A. Goodman報告的一項Ⅱ期研究(CALGB 80803)表明,正電子發(fā)射計算機斷層掃描(PET)可指導食管癌和胃食管交界處(GEJ)腫瘤患者的個體化治療,并改善預后。(摘要號 1)
Goodman提到,臨床醫(yī)生都知道食管癌和胃食管交界處腫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僅有40%~50%,在這種情況下,任何能夠改善預后的方法都是很受青睞的。術前放化療是可手術的胃癌或胃食管交界部腺癌公認的標準治療手段(且已證實優(yōu)于單純手術治療),但是最佳化療方案仍不明確,目前可供選擇的化療方案有多種。因此該團隊決定在誘導治療的初期利用PET評估化療的療效,這樣就可以在放療期間(或手術前)嘗試另一種化療方案。
該研究入組了257例Ⅱ~Ⅲ期的食管癌及胃食管交界部腺癌,所有患者經過PET評估后隨機分為2組行誘導化療:改良FOLFOX-6(奧沙利鉑、亞葉酸、氟尿嘧啶)或卡鉑/紫杉醇。在經過幾個周期重復的誘導化療后,再次進行PET評估。
如果腫瘤縮小(表明誘導化療有效),則繼續(xù)原方案化療。如果PET評估認為誘導化療無效,則更改為另一種化療方案。129例接受改良FOLFOX-6誘導化療的患者中有39例在PET評估后更改了化療方案,而128例接受卡鉑/紫杉醇化療的患者中有49例更改了化療方案。
該項研究設計使得18.0%(14/78,通過PET評估)的初始化療不敏感的患者更改了化療方案,并最終通過放化療獲得了病理學完全緩解(pCR)。而該研究的主要觀察終點就是更改過化療方案后患者的pCR(由PET評估)。研究中通過PET評估有效患者的pCR率為26.0%(31/120例),而該研究所有可評價療效患者的pCR率為22.7%(45/198例)。
研究者說和評論
Goodman在之前的研究中指出,基于PET掃描評估術前化療無效且未更改化療方案的患者中,其pCR率僅為5%。換句話說,現有的研究結果是原有研究結果的重要補充。值得一提的是,pCR率與這些患者的總生存期(OS)相關。Goodman表示:“我們知道這是一個預后指標。該研究的更多數據,包括無進展生存期(PFS)結果,有望在下半年公布?!?/p>
Goodman承認利用PET評估的方法會拖長術前治療至手術間的時間,但她強調正如該研究結果顯示的那樣,PET掃描獲取的信息可以改善治療療效,比如患者能獲得較高的pCR率。她還提到目前醫(yī)療保險涵蓋了PET用于食管癌和胃食管聯合部癌的分期和療效評估的費用。
來自加拿大安大略多倫多St Michael醫(yī)院的外科醫(yī)生Baxter評價到:“該結果真的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研究領域向前發(fā)展”。她認為利用PET掃描進行早期療效評估是非常個體化的治療。PET掃描或可幫助腫瘤科醫(yī)生能更好地調整食管癌化療方案的有效方法。
目前,PET掃描已經被常規(guī)用于指導淋巴瘤的治療,但是應用于指導實體瘤的治療才剛剛開始。
(編譯 鐘瑞藝 審校 項曉軍 熊建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