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治的非霍奇金淋巴瘤 苯達莫司汀長期應用結果有了數據
美國威爾康奈爾醫(yī)學院內科Peter Martin等報告,在苯達莫司汀治療經治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時,獲得持續(xù)緩解的患者數量雖然較少,但很有意義。(Br J Haematol. 2017年4月17日在線版)
盡管苯達莫司汀治療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歷史很長了,但其長程的治療效果和毒性作用的相關數據仍然比較少。該研究分析了三個長程臨床試驗的數據,以進一步總結苯達莫司汀治療的效果和毒性作用。
結果顯示,共有來自21個試驗中心的149例患者數據被入組。苯達莫司汀開始治療患者的中位年齡為60歲(39~84歲),患者既往接受治療的中位次數為3次。組織學包括1~2級濾泡淋巴瘤(FL,73例),3級濾泡淋巴瘤(23例),小淋巴細胞淋巴瘤(20例),邊緣區(qū)淋巴瘤(15例),套細胞淋巴瘤(9例),轉化的淋巴瘤(5例),淋巴漿細胞淋巴瘤(2例)和未被報道的類型(2例)。中位無事件生存期為14.1個月。12例中有9例患者的干細胞采集很成功,中位隨訪時間為8.9年,23例患者進展為25種癌癥,包括8例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急性粒細胞白血病。
研究者認為,在經治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這些數據對苯達莫司汀治療的長期毒性問題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對于治療復發(fā)或者難治的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這些經過嚴格篩選的、患者水平的、長程的隨訪數據為苯達莫司汀或苯達莫司汀聯(lián)合利妥昔單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問題提供了充分的保證。
(編譯 顏美瑩 審校 張清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