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霍奇金淋巴瘤長期隨訪數(shù)據(jù)更新
德國科隆大學附屬醫(yī)院內(nèi)一科Stephanie Sasse等報告,四項隨機試驗的長期隨訪數(shù)據(jù)大大地支持了當今根據(jù)風險因素對早期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開展相應治療的策略。不過,盡管如此,為評價當今所用治療策略的長期安全性,尚需持續(xù)的隨訪數(shù)據(jù)。(J Clin Oncol. 2017年4月18日在線版)
早期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的標準治療時聯(lián)合模式的治療,而且治療強度在過去的幾年中有所降低。長期隨訪對于評價不同治療手段的治療效果和安全性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者分析了4276例1993~2003年研究入組的患者的更新隨訪數(shù)據(jù),這些患者分別為HD7研究中的患者、HD10研究中的早期預后良好的患者、HD8和HD11研究中早期預后不良的患者。
結(jié)果顯示,自HD7研究中入組627例患者,中位隨訪120個月。聯(lián)合模式治療優(yōu)于擴大野的放療(RT),患者15年的無進展生存(PFS)率分別為73%和52%(HR=0.5,95%CI 0.3~0.6;P<0.001),總生存(OS)率間沒有差異。
自HD10研究中入組1190例患者,中位隨訪98個月。兩個周期的多柔比星、博來霉素、長春花堿、達卡巴嗪(ABVD)化療聯(lián)合20 Gy的累及野(IF)放療與四個周期ABVD化療聯(lián)合30 Gy的IF-RT相比,存在非劣效性;兩種方案治療患者的10年PFS率均為87%(HR=1.0,95%CI 0.6~1.5),OS率均為94%(HR=0.9,95%CI 0.5~1.6)。在兩個研究分組中,第二腫瘤的發(fā)生情況沒有差異。
自HD8研究中入組1064例患者,中位隨訪153個月。IF-RT和擴大野放療的對PFS率的影響存在非劣效性(HR=1.0,95%CI 0.8~1.2)。
自HD11研究中入組1395例患者,中位隨訪106個月。標準的博來霉素、依托泊苷、多柔比星、環(huán)磷酰胺、長春新堿、甲基芐肼和潑尼松(BEACOPP)方案對于ABVD方案的優(yōu)勢未見。標準的BEACOPP方案治療后,20 Gy IF-RT不劣于30 Gy的放療,患者的10年PFS率均為84%(HR=1.0,95%CI 0.7~1.5)。相比之下,在ABVD方案治療的患者中,累及野接收20 Gy放療者的PFS率低于30 Gy放療者的,10年PFS率分別為76%和84%(HR=1.5,95%CI 1.0~2.1)。
(編譯 田慧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