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線排尿功能影響前列腺癌放療后的長期排尿功能
澳大利亞悉尼Westmead/Nepean醫(yī)院Chin S等報告,前列腺癌患者接受體外放療根治后,不論是否同時進行雄激素剝奪治療(ADT)、以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IPSS)評估的排尿癥狀及其相關的生活質量均保持穩(wěn)定或提高。這一點對于基線癥狀重或者生活質量差的患者而言尤其重要?;€IPSS危險度越高,排尿癥狀累積風險增加率越小?;€排尿功能對于體外照射治療后長期癥狀及相關生活質量預測模型極為重要。[Clin Oncol (R Coll Radiol). 2017; 29(7): 421-428.]
在接受體外放療(EBRT)治療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中,為了明確長期排尿功能及尿路相關生活質量(uQoL),該研究納入2000~2009年接受總劑量為70~78 Gy根治性放療的前列腺癌患者574例,患者伴有或不伴有ADT治療。中位隨訪時間為44個月,放療前接受基線評估,放療后進行IPSS評估。
結果顯示,基線IPSS評分輕度(0~7分)的患者,在初始期、體外照射6個月及體外照射48個月后的中位IPSS評分分別為3分、4分和3分;基線IPSS評分中度(8~19分)患者的分別為9分、6分和6分;基線IPSS評分重度(20~35分)患者的分別為24分、12分和14分?;€IPSS評分輕度、中度、重度患者的IPSS評分累積增加的風險率分別為16%、10%和6%。具有較好的uQoL的患者,在基線IPSS評分輕度、中度和重度組的比率分別為94%、54%和11%,術后48個月的比例分別增加至95%、83%和69%。
(編譯 劉佳 審校 張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