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體活動影響非轉移性前列腺癌特異性死亡率
美國癌癥學會流行病研究項目組Wang Y等報告,有額外的證據(jù)支持非轉移性前列腺癌幸存者堅持文體活動,并支持在前列腺癌幸存者中開展以疾病進展或死亡為研究終點的探究運動因素的臨床試驗。(Eur Urol. 2017年7月12日在線版)
大型前瞻性隊列研究需要確認前列腺癌患者的文體活動(PA),包括最常見的運動類型——行走,與前列腺癌特異性死亡率(PCSM)間的相關性。為了明確癌癥確診前后的文體活動與PCSM、依據(jù)風險類別評估的癌癥總風險間的相關性,該項前瞻性隊列研究入組1992/1993年至2011年6月期間確診的非轉移性前列腺癌數(shù)據(jù),給予生存隨訪,直至2012年。其中7328例癌癥確診前的資料和5319例癌癥確診后的患者資料被納入分析。
結果顯示,在前列腺癌確診前和確診后,分別有454例和261例前列腺癌死亡病例。在前列腺癌確診前,與每周新陳代謝當量(MET-h/wk)為3.5~<8.75 MET-h相比,文體活動的每周新陳代謝當量≥17.5 MET-h與PCSM風險降低37%(HR=0.63,95%CI 0.43~0.91;P=0.03)顯著相關,但該現(xiàn)象僅見于低危(Gleason 評分2~7分和T1~2期,P=0.02)的男性中。類似的結果見于步行男性而不見于其他文體活動的男性中。
在前列腺癌確診后,與3.5~<8.75 MET-h相比,文體活動的每周新陳代謝當量≥17.5 MET-h與PCSM風險降低31%(HR=0.69,95%CI 0.49~0.95;P=0.006)顯著相關,腫瘤風險類別不影響該結果。前列腺癌確診后步行與PCSM呈顯著的負相關(P=0.07)。
研究者認為,這些是觀察性的結果,可能不會被推廣至罹患轉移性前列腺癌的患者中。由于較低風險男性患者的篩查率較高,因此殘留的混雜因素無法被排除。
(編譯 余華彬 審校 郭放 謝曉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