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 評分指導局限性前列腺癌臨床決策
美國北加利福尼亞Kaiser Permanente研究部Stephen K. Van Den Eeden等報告,針對根治術后的局限期前列腺癌患者,GPS評分是獨立的、強效的長期轉歸預測因子,該評分可改善患者的風險分層,幫助鑒定患者的前列腺是否會在術后擴散和危及生命,指導臨床決策。(Eur Urol. 2017年10月6日在線版)
一種基于活檢標本的17-基因逆轉錄PCR檢測,可提供基因組前列腺評分(GPS,0~100分),已被證實是低危和中危前列腺癌患者根治術后不良病理學復發(fā)和生化復發(fā)的獨立預測因子。
在一項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大樣本隊列研究中,研究者評估了GPS評分對前列腺癌轉移和前列腺癌特異性死亡的預測價值,研究者從存檔的活檢樣本中抽提RNA,用于評估GPS評分。
結果顯示,最終入組患者279例,中位隨訪9.8年,包括64例前列腺癌特異性死亡和79例轉移。259例(93%)可評估GPS評分。單變量分析顯示,GPS評分與至前列腺癌特異性死亡的時間有強相關性(HR/20 GPS=3.23,95%CI 1.84~5.65;P<0.001),與至轉移的時間強相關(HR/20 GPS=2.75,95%CI 1.63~4.63;P<0.001)。低危和中?;颊咧校珿PS評分<20分的患者均未發(fā)生轉移或前列腺癌特異性死亡(31例)。應用受試者操作特征(ROC)曲線評價10年的前列腺癌特異性死亡,GPS評分可將C統(tǒng)計量從0.78提高到0.84(P<0.001)。
(編譯 劉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