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藥物干預或是治療癌癥相關性疲乏的最佳方法
紐約羅切斯特大學醫(yī)學中心的Karen M. Mustian等報告的一項meta分析顯示,無論是在抗腫瘤治療期間還是治療結束后,行為療法在改善癌癥相關性疲乏(CRF)方面都明顯優(yōu)于藥物干預,因此運動干預、認知行為療法(CBT)可能是最有效的治療手段,可作為首選的治療方法。(JAMA Oncol. 2017年3月2日在線版)
研究內容
Mustian表示,運動和心理干預,或者兩者的結合,無論在治療期間還是治療結束后已成為改善CRF的主要治療手段,而藥物干預卻沒有達到相似的療效。加權效應均值大?。╓ES)的比較結果證實,運動干預(WES=0.30)、心理干預(WES=0.27)和兩者聯(lián)合(WES=0.26)對CRF均有非常顯著的影響。而藥物干預雖然有統(tǒng)計學意義,但加權效應均值很?。╓ES=0.09)。因此,臨床醫(yī)生應該制定規(guī)律的運動干預和心理干預作為CRF的一線治療方案。他還指出,在不同的治療階段,運動干預和心理干預可能更加有效。例如:運動可能是最有效的初級治療方法;而單純的心理干預或是與運動干預相結合,可能在后期的治療中起到更好的效果。
研究人員指出,CRF可以持續(xù)數(shù)年,通常伴發(fā)一些相關癥狀,如抑郁、焦慮、睡眠障礙和疼痛等。CRF降低了腫瘤患者接受治療的能力,降低了他們必要的日?;顒?,從而降低了他們的生活質量,并可能影響總生存期。在美國國家癌癥中心,臨床腫瘤學研究項目已經把CRF列為五大研究重點之一。
研究表明,運動干預和心理干預的效果并不依賴于時間、關注度和受教育程度。Mustian等認為高質量的Ⅲ期隨機對照試驗至關重要,可以更好地理解運動和心理干預如何來改善CRF。
研究者回顧了從1999年1月1日到2016年5月31日所有發(fā)表的113項研究,比較了四種最常用的治療CRF的方法的WES:運動干預、心理干預、兩種方法的結合以及藥物治療。研究對象的平均年齡為54歲,其中女性占78%。
研究觀察的藥物干預主要為以下幾種:鹽酸帕羅西汀、莫達非尼、阿莫達非尼、鹽酸哌甲酯、鹽酸右哌甲酯緩釋膠囊、右旋苯丙胺、甲潑尼龍。
運動干預包括了有氧或無氧耐力訓練,或者兩者的結合。采用的心理療法,包括最常見的認知行為療法(CBT),其次是心理教育法。其中有一項研究,還采用了綜合的心理療法。在這些研究中,對于完成初始治療的幸存者,CBT是最有效的心理干預方法。研究者還指出,CRF的治療效果與腫瘤的分期、基線時體能狀態(tài)、治療形式、治療干預的方法、心理模式、控制條件、意向治療分析的應用和疲乏的程度等因素相關(WES為-0.91~0.99)。
設計和方法是該研究的局限性。僅有不到一半的相關研究描述了人口統(tǒng)計學特征,如種族、社會經濟地位、文化程度。此外,大多數(shù)的研究對象是乳腺癌患者或是乳腺癌幸存者。
研究評論
紐約Roswell Park癌癥研究所Christine Ambrosone評論:已有研究表明運動可以減少CRF。這項嚴格的meta分析再次證實了之前的研究結果。然而,鼓勵那些身心疲累的腫瘤患者參與運動干預,即使是對那些了解運動可緩解疾病某些癥狀的患者來說,也是非常困難的。因此,這要求臨床醫(yī)生必須相信這些干預方法比藥物干預更加有效。這項meta分析已經得出了相關結論。對于那些在癌癥中心接受治療的患者,醫(yī)生們需要給他們提供幫助來緩解CRF癥狀。運動和心理干預可能會成為更加普遍的方法。雖然臨床醫(yī)生不一定必須提供治療計劃,但是他們確實需要有可參考的數(shù)據(jù),以便可以用來推薦和參考。
(編譯 單玉潔 審校 王玉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