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前病變 治療后HPV陽性更能預測治療失敗
比利時癌癥中心的Arbyn等報告,CIN2陽性病變殘留或復發(fā)風險在切緣陽性患者中更高,治療后的高危HPV感染比切緣狀態(tài)能更準確地預測治療失敗。(Lancet Oncol. 2017年11月7日在線版)
宮頸癌前病變的不完全切除與治療失敗相關,因此可考慮將其作為臨床實踐的質量指標。早產(chǎn)風險與宮頸切除大小相關,因此,平衡充分治療與醫(yī)源性傷害比較有挑戰(zhàn)性。研究者回顧了一些文獻,旨在揭示不完全切除或治療后的HPV檢測是否可作為治療失敗的準確預測因素。
該項系統(tǒng)回顧、薈萃分析旨在評估治療失敗的風險與治療宮頸癌前病變所切除組織切緣的組織學狀態(tài)的關系。研究者評估了切緣狀態(tài)預測殘留組織或高級別(CIN2陽性)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復發(fā)的準確性,并將其與治療后的高危HPV檢測結果進行比較。
研究者檢索了PubMed-MEDLINE、Embase和CENTRAL 數(shù)據(jù)庫,納入分析的患者為:接受切除術治療的、組織學確認CIN2+病灶、確認切緣部位有無CIN病變;治療后3~9個月間接受細胞學檢測或HPV檢測;治療后至少隨訪18個月,包括組織學確認發(fā)生CIN2陽性。主要研究終點為陽性切緣的比例,以及與切緣狀態(tài)相關的治療失敗情況。治療失敗定義為,有殘留或復發(fā)CIN2陽性病變。
該項薈萃分析最終入組97項研究共44 446例接受治療的宮頸癌前病變患者。陽性切緣的總體比例為23.1%,范圍從激光電切術的17.8%,到大環(huán)狀宮頸移形帶切除術的25.9%;因病灶嚴重程度而增加。殘留和復發(fā)CIN2陽性病變總體風險為6.6%;與陰性切緣相比,陽性切緣的相對風險增加(RR=4.8,95%CI 3.2~7.2)。
切緣狀態(tài)預測殘留或復發(fā)CIN2陽性病變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55.8%和84.4%,高危HPV感染預測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91.0%和83.8%。治療后高危HPV檢測陰性患者,發(fā)生CIN2陽性的風險為0.8%,切緣陰性患者該風險為3.7%。
(編譯 高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