鉑類耐藥卵巢癌患者
抗Napi2b抗體偶聯藥物Lifastuzumab vedotin研究
Lifastuzumab vedotin(LIFA)是一種人源化抗Napi2b單克隆抗體,與有效的抗有絲分裂劑單甲基澳瑞他汀E(MMAE)結合,通過阻斷微管蛋白的聚合反應來抑制細胞分裂。英國研究者Banerjee等報告了第一項在卵巢癌患者中探討抗體偶聯藥物對比標準治療療效的研究。(Ann Oncol. 2018 Feb 1. doi: 10.1093/annonc/mdy023)
鉑類耐藥的卵巢患者隨機分組分別接受LIFA治療(2.4 mg/kg,iv,q3w)或聚乙二醇脂質體多柔比星(PLD,40 mg/m2,iv,q4w)。 評估Napi2b表達、血清CA-125和HE4水平。該研究主要終點為意向治療人群和Napi2b高表達患者人群的無進展生存期(PFS)。
95例患者隨機分組(LIFA組47例,PLD組48例)。 ITT人群中PFS風險比為0.78(95%CI 0.46-1.31,P=0.34,中位PFS為5.3個月 vs. 3.1個月)。在Napi2b高表達患者中PFS風險比為0.71(95%CI 0.40-1.26,P=0.24,中位PFS為5.3個月vs. 3.4個月)。
ITT患者中LIFA組和PLD組的客觀緩解率(ORR)分別為34%和15%,Napi2b-高表達患者中分別為36%和14%(P=0.02)。 LIFA組和PLD組的≥3級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46%和 51%,嚴重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均為30%,導致停藥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9%和8%,≥2級神經病變發(fā)生率分別為11%和4%。
Lifastuzumab vedotin 每3周方案的耐受性良好,相比較于PLD治療鉑耐藥卵巢癌患者,ORR有改善,PFS有一定的未達統(tǒng)計學顯著性的改善。 盡管這一抗體偶聯藥物的緩解率還不錯,但緩解持續(xù)時間相對較短,評估這類藥物治療卵巢癌的療效時綜合評價緩解率和化解持續(xù)時間是有必要的。
(編譯 徐冶 審校 婁閣)
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 婁閣教授述評:
抗體偶聯藥物(ADC)因其良好的靶向性及抗腫瘤活性目前已成為抗腫瘤抗體藥物研發(fā)的新熱點和重要趨勢,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抗體偶聯藥物是將抗體和細胞毒性藥物通過偶聯子連接起來,抗體的靶向作用將細胞毒藥物靶向腫瘤,從而降低化療中常見的藥物非特異性的全身毒性。
2013年抗體偶聯藥物取得突破,基因泰克 Immunogen聯合開發(fā)的 Kadcyla獲FDA批準用于HER2陽性乳腺癌,這是首個針對實體瘤的抗體偶聯藥物。
Lifastuzumab vedotin也是由基因泰克(現羅氏公司)研制,同樣使用西雅圖遺傳公司的ADC技術,由抗-依賴性鈉磷酸鹽轉運蛋白(NaPi)2b單抗和 vedotin組成,NaPi2b能在某些特定的腫瘤細胞上過表達。該研究報告的正是該藥在鉑類耐藥的卵巢癌患者中進行的Ⅱ期臨床試驗的初步結果,相信隨著研究的進展,我們可以預測該藥物在卵巢癌患者中的應用前景,期待該藥物能為卵巢癌患者帶來福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