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要篩查嗎?
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USPSTF)發(fā)表聲明稱,目前研究證據(jù)分析顯示,篩查不僅不能降低卵巢癌死亡率,篩查中的假陽性結果反而會給女性篩查者帶來中度至重度害處,綜合來看弊大于利,因此不建議對無癥狀且遺傳風險不明的女性進行卵巢癌篩查。(JAMA. 2018, 319:588-594. doi: 10.1001/jama.2017.21926)
卵巢癌是美國女性第五大腫瘤死因,婦科腫瘤死亡之首。95%以上的卵巢癌死亡病例在45歲以上。雖然發(fā)病率相對較低,但因其起病隱匿,大部分患者確診時已是Ⅲ~Ⅳ期,美國約有60%的卵巢癌患者是在轉移后才確診的,這些患者5年生存率僅有17%~39%。過去20年,學界一直在尋找篩查卵巢癌的有效方法,血液CA-125檢測和經(jīng)陰道超聲是兩種被廣泛探討的篩查手段。
研究者回顧了對無癥狀人群卵巢癌篩查的風險獲益研究數(shù)據(jù),分析卵巢癌特異性死亡、生活質量、假陽性率、手術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篩查的心理影響。結果發(fā)現(xiàn),有足夠的證據(jù)支持卵巢癌篩查不能降低卵巢癌死亡率,篩查的壞處是中等的,有些人群中壞處是非常顯著的,包括對未患癌篩查者的不必要的手術?;诤Y查并未降低死亡率,及其假陽性率和不必要手術帶來的不良后果,USPSTF得出結論認為,卵巢癌篩查風險大于益處,不推薦無癥狀女性人群接受卵巢癌篩查。
研究者對2003年至2017年1月MEDLINE、Pubmed、Cochrane對照研究注冊數(shù)據(jù)庫等發(fā)表的文獻進行檢索,分析報告了死亡率或生活質量的針對中危人群接受卵巢癌篩查的隨機臨床研究,篩查手段包括經(jīng)陰道超聲、CA-125檢測(陽性判斷根據(jù)卵巢癌風險算法,ROCA)、或聯(lián)合。(JAMA. 2018, 319: 595-606. doi: 10.1001/jama.2017.21421)
4項研究(293 587名受試者)納入分析,其中3項(293 038名受試者)分析了卵巢癌特異性死亡率,1項(549名受試者)僅報告了心理學轉歸。這些研究均未顯示篩查可降低卵巢癌死亡率,在兩項大樣本篩查研究(PLCO研究和UKCTOCS研究,271 103名受試者)意向篩查人群中,篩查與卵巢癌、輸卵管癌、腹膜癌無顯著相關性(PLCO,RR=1.18, 95%CI 0.82~1.71;UKCTOCS,經(jīng)陰道超聲,HR=0.91, 95%CI 0.76~1.09;CA-125 ROCA,HR=0.89, 95%CI 0.74~1.08)。CA-125 ROCA和經(jīng)陰道超聲的假陽性率分別為1%和3%,手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在3%~15%。重復隨訪檢查人群中有一定的心理問題。
USPSTF專家指出,需要繼續(xù)探索有效的卵巢癌篩查手段,找到精準的篩查檢測很難,但更好的篩查和治療會最終有助于減少卵巢癌死亡。有許多標志物的研究正在進行,但設計合適的篩查研究很難,耗時耗力,需要隨訪很長時間,這是為什么這類研究進展緩慢。
(編譯 王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