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 cfDNA濃度或為侵襲性癌的新標(biāo)志物
英國研究者Mehra等報告,紫杉類化療的轉(zhuǎn)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血液中細胞游離DNA(cfDNA)濃度與生存獲益相關(guān),或可作為獨立的預(yù)后標(biāo)志物。(EurUrol. 2018年2月28日在線版doi: 10.1016/j.eururo.2018.02.013)
研究者自兩項Ⅲ期(FIRSTANA和PROSELICA,NCT01308567和NCT01308580)研究中前瞻性收集了571例mCRPC患者的血標(biāo)本,分析cfDNA情況。其中FIRSTANA研究中患者一線接受多西他賽或卡巴他賽治療,PROSELICA研究中二線接受卡巴他賽治療。
結(jié)果顯示,共有2502份血標(biāo)本可分析。將cfDNA濃度進行對數(shù)變換后,基線cfDNA濃度與更短的影像學(xué)無進展生存期(rPFS,HR=1.54,P=0.004)及更短的總生存期(OS,HR=1.53,P=0.001)相關(guān)。
無論一線化療還是二線化療,基線cfDNA濃度均為rPFS和OS的獨立預(yù)后因素。獲得PSA緩解的患者,在頭四個周期的治療時cfDNA濃度下降(P=0.003)。研究局限性包括血樣采集非所有患者必須采集,不能對腫瘤來源的cfDNA特異性定量。
該研究提示,在開始紫杉類化療前,cfDNA濃度高可用于篩選侵襲性前列腺癌,紫杉類化療有獲益患者,在開始化療后3~9周cfDNA濃度下降。這些結(jié)果表明,cfDNA是侵襲性前列腺癌新的生物標(biāo)志物。
(編譯 王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