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孕藥不增加遠期乳腺癌風險
盡管此前有研究顯示,促孕藥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風險,一項大樣本遠期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事實并非如此,促孕藥并不增加乳腺癌風險。
對近1萬名女性受試者分析發(fā)現(xiàn),接受促孕藥物治療者較從未接受治療者在隨訪30年期間并未無乳腺癌患病的增加。此前研究顯示這類藥物因?qū)⒎谜弑┞队谳^高的雌激素水平帶來乳腺癌患病隱憂,這類藥物促排卵,從而可能增加乳腺癌患病風險。
這項新的研究中,研究者分析了9892名在1965~1988年期間接受不孕治療的美國女性受試者資料,隨訪30年,38%的受試者接受了氯米芬(clomiphene)治療,10%接受了促性腺素類(gonadotropins)治療。隨訪期間,受試者中共診斷749例乳腺癌。
分析發(fā)現(xiàn),無論哪種促孕藥治療者較從未治療者的乳腺癌風險并無顯著增加,最高劑量氯米芬治療人群的乳腺癌患病風險確有增加。當前臨床實踐中只用到3~6周期治療,接受超過12周期治療的女性,與從未接受過治療的女性相比,乳腺癌患病風險增加70%。
同時接受氯米芬和促性腺素類藥物治療的女性,可能仍無法懷孕,發(fā)生乳腺癌風險卻翻倍了,這種乳腺癌風險增加的原因可能是導致不孕的本身的因素。接受氯米芬治療1年以上的女性,風險增加的原因不清楚。
研究者指出,該研究提示,若有女性想懷孕但很不幸地不孕,那么可考慮接受促孕藥物治療,而不需擔心以后乳腺癌風險有所增加,也不需改變此后的癌癥篩查。不過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驗證,因為目前的研究入組的受試者隨訪結(jié)束時多比較年輕,多剛過50歲,還沒到乳腺癌更高發(fā)的年齡,研究者對體外受精等更常用的治療方法進行研討。
(編譯 梁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