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509T 基因多態(tài)性可確定乳腺纖維化
美國MD安德森癌癥中心Grossberg等報告的目前首個關于放射纖維化基因組學標志物的前瞻性驗證研究顯示,TGFβ1上的C509T基因多態(tài)性是確定乳腺纖維化風險的關鍵因素。評估TGFβ1基因型可能有助于指導制定更個體化的乳腺癌局部治療決策。(JAMA Oncol. 2018年7月19日在線版)
C509T基因多態(tài)性是指相對于TGFβ1基因轉錄起始點的第509位點C到T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討TGFβ1啟動子區(qū)C509T變異等位基因與放療后3年乳腺纖維化的相關性,從而明確基因因素能否用于確定患者放射誘導纖維化的風險評估。
這是一項先驗性前瞻性隊列研究,其嵌套于一項開放隨機臨床試驗,該試驗在社區(qū)醫(yī)院和大學癌癥中心開展,以對比乳腺癌保乳術后大分割全乳照射(WBI:42.56 Gy/16 f)與常規(guī)分割WBI(50 Gy/25 f)。
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共入組287例≥40歲、病理確診為0~ⅡA期、接受保乳手術的乳腺癌患者。對入組患者最少觀察3年,通過評估放療后3年正常組織遠期不良反應的情況確定乳腺纖維化分級(0~3級),主要觀察2級及以上乳腺纖維化情況,并對結果進行單側Fisher精確檢測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在入組的287例患者中,研究者分析了174例患者的TGFβ1基因型和3年放療誘導的毒性數據,其中89例(51%)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0歲,且至少存在1個C509T基因拷貝。87例存在C509T多態(tài)性的患者中,12例(13.8%)出現2級及以上乳腺纖維化,而在80例無等位基因突變患者中,僅3例(3.8%)出現2級及以上乳腺纖維化(絕對率差為10.0%,95%CI 1.7%~18.4%,P=?0.02)。多因素分析顯示,僅C509T多態(tài)性(OR=4.47,95%CI 1.25~15.99,P=?0.02)和術后外觀(OR=7.09,95%CI 2.41~20.90,P?<?0.001)與乳腺纖維化風險顯著相關。
特約主任編委山東省腫瘤醫(yī)院王永勝 教授
山東省腫瘤醫(yī)院 王永勝教授述評:
隨著二代測序技術(NGS)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基因組學對臨床實踐的指導意義越來越突顯,基于基因組學構建的GARD模型可用于確定放射敏感性并指導個體化放療,該模型已經得到相關驗證并已得到臨床應用。這是基因組學指導放射治療臨床實踐的重要實踐。MD安德森癌癥中心Grossberg教授通過研究發(fā)現TGFβ1 C509T基因多態(tài)性是確定乳腺纖維化風險的關鍵因素,因此評估TGFβ1基因型可能有助于確定更個體化的乳腺癌局部治療策略,從而為保乳手術患者提供更優(yōu)化的治療方法和更優(yōu)質的生活質量。
(編譯 叢斌斌 審校 王永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