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移性乳腺癌治療
比較基因組雜交微列陣和DNA測序方法的指導價值
乳腺癌具有基因異質性特點,法國學者Fabrice André等報道了一項多中心分子篩查以鑒定乳腺癌者個體基因差異的研究,期望為相應的個體基因改變提供靶向治療方法。(Lancet Oncol. 2014年2月7日在線版)
從2011年6月16日到2012年7月30日,該研究在法國的18個中心入組可獲得轉移灶活檢標本的乳腺癌患者。選定其中5個中心的標本,研究者采用基因組雜交(CGH)微列陣和Sanger測序方法評估組織中PIK3CA(外顯子10和21)和AKT1(外顯子4)的表達水平。通過分析檢測數(shù)據(jù),找出明確的基因差異來確定靶向藥物治療的靶標。該試驗主要研究目的是檢測納入該項靶向治療臨床試驗中30%的患者,確定可以接受靶向治療患者的比例,研究終點為分析所有入組患者的信息資料。該試驗在網(wǎng)站注冊,編號為NCT01414933。
該研究共入組423例乳腺癌患者,獲得活檢標本407例(4例患者為非轉移性乳腺癌)。分別有283例患者(67%)接受了CGH微列陣檢測,297例患者(70%)進行了Sanger測序。檢測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其中195例患者(46%)確定存在一種可作為靶標的基因改變,最常見的為PIK3CA(74/297 [ 25% ]可鑒定出基因改變),CCND1(53 例[ 19% ]),和FGFR1(36 例[ 13% ])。297例患者中117例(39%)在基因測序時表現(xiàn)為罕見的基因改變(定義為小于5%的總人口發(fā)生率),包括AKT1突變以及EGFR,MDM2,F(xiàn)GFR2,AKT2,IGF1R,MET高水平的基因擴增。423例患者中55例(13%)可予以個性化治療。43例患者接受了靶向治療和療效評估,4例(9%)為客觀緩解,9例(21%)為病情穩(wěn)定16周以上。所有入組患者中,有4例(1%)患者出現(xiàn)與活檢有關的嚴重(3級或以上)不良事件,包括氣胸(3級,1例),疼痛(3級,1例),血腫(3級,1例),和失血性休克(3級,1例)。
研究表明,轉移性乳腺癌的個性化治療是可行的,包括存在罕見基因改變的患者。
(編譯 武淵 審校 馮繼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