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腫瘤研究最值得期待的五點
2018年是腫瘤研究的重要一年,在多種腫瘤診斷和治療及腫瘤生存者健康方面均取得巨大進展,2019年腫瘤研究有哪些值得期待?有研究者對此進行了預測。(自Forbes網站)
免疫療法
免疫療法已在多種類型腫瘤的治療方面獲得批準,包括CAR-T細胞療法、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以及正在開發(fā)中的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s)治療。TILs成功地在1例轉移性乳腺癌患者體內清除了所有腫瘤,這是2018年的研究突破之一,但目前為止,TILs還未在更大規(guī)模的臨床試驗中得到證實。
在全球范圍內注冊使用免疫療法進行疾病治療的有2500多項臨床試驗,但隨著療法的使用越來越多,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PD-1/PD-L1和CTLA-4單抗)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是,為何有些患者有效,有些患者無應答,研究者們致力于尋找這一問題的解決方案,希望2019年有更多研究關注這一問題。
液態(tài)活檢
液態(tài)活檢行業(yè)在2018年爆發(fā),到2022年,這個市場的年價值預計將超20億美元。有望通過液態(tài)活檢達到比現(xiàn)在更早期、更便宜、更準確地診斷腫瘤。研究表明,甚至可以利用這些測試來監(jiān)測腫瘤對腫瘤治療的反應及預測腫瘤復發(fā)。
2018年,市場上最頂尖的兩種液態(tài)活檢試驗的有效性受到質疑,有研究人員表示,對于相同的患者樣本,兩種檢測給出的檢測結果不同。
液態(tài)活檢無疑具有巨大潛力,但目前,對于研究者、患者和腫瘤科醫(yī)生來說,這一領域稍顯混亂。美國臨床腫瘤學協(xié)會(ASCO)在去年3月發(fā)表的聲明的結論是,對于多數(shù)液態(tài)活檢檢查,目前沒有足夠的證據(jù)建議將其用于腫瘤的診斷或監(jiān)測。希望2019年能更清楚這些檢測是否適合腫瘤患者的診斷和護理。
腫瘤治療副作用
腫瘤生存者數(shù)量在不斷增多,針對這一人群的治療相關不良反應方面的研究探討意義重大。有研究表明,患有早期乳腺癌的患者可在不影響生存的情況下減少放療。斯坦福大學的研究者對化療腦產生的原因進行了探討,化療腦是腫瘤生存者中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之一,研究提示其是可治療的。
腫瘤與微生物
腸道微生物也是2018年醫(yī)學界討論最多的話題之一。多項研究表明,腸道菌群可影響腫瘤治療的療效,針對腸道菌群的干預對抗腫瘤治療或有助益。
有研究表明,微生物組可影響化療藥物療效,某些情況下會導致藥物毒性分解產物的產生。有研究顯示微生物群中一種常見細菌可影響免疫系統(tǒng),促進多發(fā)性骨髓瘤的進展,藥物靶向這些細菌可阻止或減緩疾病進展。
類器官
由患者組織樣本制成的微小的實驗室生長器官,可讓研究人員在決定給患者注射哪種藥物前,先進行藥物測試,從而改善腫瘤的治療。幾家制藥和生物技術公司也制定了計劃,將這些技術商業(yè)化用于對患者的藥物篩選。
但類器官并非測試新藥的完美方法,從某些腫瘤類型(如結直腸癌)中制造這種類器官比較容易,但其他腫瘤(如腦瘤)則非常困難。實驗室中生長的類器官沒有血液供應,也沒有與其他可能影響患者對抗腫瘤藥物反應的身體系統(tǒng)相連。研究者們一直在對類器官進行新嘗試,期望看到類器官在腫瘤個體化醫(yī)療及腫瘤實驗室研究突破方面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編譯 丁榮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