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fā)現(xiàn)感覺神經協(xié)助腫瘤擴散的機制
美國洛克菲勒大學Tavazoie等研究發(fā)現(xiàn),我們體內的感覺神經也會被癌細胞所劫持,幫助癌細胞擴散,這一過程不會促發(fā)免疫反應,因此也能讓腫瘤更安全地成長。(Nature. 2024年8月7日在線版)
此前就有研究者發(fā)現(xiàn),人類膠質瘤細胞會產生一些劇烈的電活動,腫瘤細胞不僅互相交流,還與周圍的健康神經元同步電信號,腫瘤似乎很會操控神經元來幫助自身生長。膠質瘤細胞還可借助神經細胞來生長血管,抑制免疫系統(tǒng)。膠質瘤可促進突觸形成,自主神經系統(tǒng)也參與胃癌和前列腺癌等其他類型腫瘤的發(fā)展。
研究者在早期研究中對能促進腫瘤傳播的基因進行了篩選,發(fā)現(xiàn)有許多目標假基因與神經系統(tǒng)功能相關,如SLIT2是一類引導軸突發(fā)生的分子,但它在轉移性的腫瘤組織也會高度表達,尤其是轉移性乳腺腫瘤內皮細胞中有大量SLIT2。而健康條件下,乳腺組織中本身就有豐富的感覺神經,這些神經是否支持了腫瘤轉移的發(fā)生值得探討。
研究者在實驗中嘗試對乳腺腫瘤的不同部位細胞的SLIT2進行了敲除,結果顯示只有腫瘤內皮丟失SLIT2的情況下,腫瘤才會失去神經支配(Innervation)能力,提示SLIT2起源于內皮豐富的腫瘤血管,且?guī)椭寗恿松窠浿浒l(fā)生。
研究者檢測了不同侵襲程度的乳腺腫瘤組織后發(fā)現(xiàn),往往那些侵襲性強的腫瘤擁有更多的神經。如果在培養(yǎng)皿中的乳腺癌細胞中加入一些感覺神經元,癌細胞不僅生長更快,同時還會刺激神經元產生一類特殊的分子——P物質(substance P)。該分子原本是一種神經肽,可以作為神經遞質參與痛覺傳遞等過程。
但在癌細胞環(huán)境下,P物質不再參與痛覺調節(jié),而是轉而與速激肽受體TACR1結合,然后激活與癌癥生長、轉移相關的基因,這種神經支配過程也是癌癥更容易轉移的原因。根據人類乳腺癌樣本的分析結果,腫瘤組織中的P物質越多,淋巴結中的轉移概率就越高。
不過,針對癌細胞的這條轉移策略,我們可能已經有應對方法。一種常用于抗嘔吐的藥物阿瑞匹坦(aprepitant)就屬于TACR1 拮抗劑。研究者發(fā)現(xiàn)阿瑞匹坦不僅可減緩小鼠體內腫瘤的生長速度,在細胞培養(yǎng)中還可顯著降低腫瘤的侵襲能力,即使感覺神經元共同存在也無濟于事。研究者指出,相較于用于止吐時的劑量,癌癥患者或可在臨床試驗中接受更長時間的阿瑞匹坦治療,提示有些藥物有再利用的潛力。 (編譯 張嘉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