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風險增加乳腺癌幸存者體重風險
新的研究數據提示,具有遺傳風險的乳腺癌幸存者體重增加的風險更高。在相同年齡和月經狀態(tài)下,具有乳腺癌家族史(包括BRCA1和BRCA2突變基因攜帶者)的乳腺癌幸存者體重會比無癌女性增加更多。(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15年7月15日在線版)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Kimmel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比較了303例乳腺癌幸存者和307名年齡及月經情況匹配的無癌對照女性的體重增加情況。研究發(fā)現在5年內,癌癥幸存者的體重平均增加3.81磅,明顯超過對照組。接受過化療的乳腺癌幸存者(聯合或不聯合內分泌治療)體重增加更多?;€前5年內接受過化療的幸存者,其中21%于隨訪期間體重至少增加11磅。
研究者Kala Visvanathan指出,即使控制了所有混雜因素,仍然看到體重增加。加入該研究的所有女性都有乳腺癌家族史、具有相似的特征,這使得她們更具可比性。該研究提示,臨床醫(yī)生和患者都應該意識到體重增加的風險,應監(jiān)測并控制體重,鼓勵患者在治療后維持最佳體重。
Visvanathan博士和她的團隊正在對這項女性做長期隨訪,以便更好地了解體重增加的模式。人們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理解乳腺癌幸存者體重增加的機制。這些結果有可能適用于一般乳腺癌人群,但目前尚無該特殊人群之外其他人群的任何數據。
幸存者體重增加更多
既往研究報道癌癥幸存者體重增加與其生存呈負相關,但尚未明確乳腺癌幸存者是否比年齡和月經情況相似的無癌女性體重增加更多。此外,體重增加和高體質指數與罹患第二原發(fā)癌風險增加相關,并且會增加乳腺癌的復發(fā)風險。
研究細節(jié)
為探討有家族風險的乳腺癌幸存者明確診斷后體重是否比未患癌的對照組女性增加得更多,Visvanathan博士及其研究團隊從乳腺癌和卵巢癌監(jiān)測服務隊列研究中招募了303例乳腺癌幸存者和年齡與月經情況匹配的307名無癌女性,所有女性都具有家族性乳腺癌和卵巢癌風險,包括BRCA1/2突變攜帶者。兩組間平均年齡和月經情況相似,每組中有25%的女性為絕經前女性。經過檢測(357例),兩組間BRCA1/2突變狀態(tài)也是類似的。
參與者完成基線問卷(時間點稱為T1)和至少一次隨訪問卷(每3或4年一次)。研究者依據從T1和后續(xù)調查問卷所得到的數據計算體重增加情況。
此次隊列研究的兩組女性的超重或肥胖比例均較高,癌癥幸存者組為46.9%,無癌女性組為55.1%。
化療和他汀類藥物促進
體重增加
總體上,乳腺癌幸存者比無癌女性體重增加的比例更高,特別是接受化療的ER陰性患者或確診最初五年內的患者,分別比對照組平均增加7.26磅和3.81磅。而在T1時確診乳腺癌5年以上或ER陽性接受內分泌治療的患者中沒有觀察到體重顯著增加。
研究者也關注了治療對體重的影響。接受輔助化療聯合或不聯合內分泌治療的幸存者體重平均顯著增加4.26磅,而僅接受化療患者的體重增加得更多,達7.86磅。體重增加最多的為接受化療并使用他汀類藥物的患者,顯著高于使用他汀類藥物的無癌女性、接受化療但未使用他汀類藥物的幸存者及未使用他汀類藥物的無癌女性(P=0.01)。
潛在的混雜因素
加州Cedars-Sinai Samuel Oschin綜合癌癥研究所的外科腫瘤醫(yī)生Alice Chung認為這是一項有趣的研究。雖然絕經后過多的脂肪可導致乳腺癌發(fā)生及復發(fā),但這項研究提出了一個重要問題,除腫瘤治療之外,還有很多潛在的混雜因素可以影響女性的體重。這種研究設計中很難顧全所有這些因素,所以尚不清楚作者結論的可靠性,但其確實提供了一個值得進一步探討的課題。
(編譯 劉雁冰 審校 王永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