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單核細胞PPM1D體細胞鑲嵌突變與化療暴露相關
美國華盛頓大學Elizabeth M. Swisher等報告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化療暴露和年齡影響外周血單核細胞(PBMC)PPM1D突變的克隆性累積。準備檢測PBMC體細胞鑲嵌突變與癌癥風險時,應該小心控制采血時的化療暴露和年齡因素。(JAMA Oncol. 2016年2月4日在線版)
PPM1D體細胞鑲嵌突變已經在乳腺癌、肺癌和卵巢癌(OC)中被報道,但是其原因和作用目前還不清楚。為了檢驗體細胞突變與化療暴露相關這一假設,該項研究應用大規(guī)模平行測序技術檢測了686例原發(fā)性OC(412例)和復發(fā)性OC患者(274例)的PBMC突變情況。
結果顯示,單核細胞中PPM1D體細胞鑲嵌突變頻率與先前的化療明顯相關(P<0.001),并且在化療暴露的患者中,采血時年齡較大的患者突變頻率較高(復發(fā)性OC的OR為17.24,95%CI 6.80~43.69;原發(fā)性OC化療后的OR為4.82,95%CI 1.43~16.18)。相反,TP53體細胞鑲嵌突變與化療或年齡無明顯的相關性。在13例卵巢癌患者接近診斷時和平均接受2種不同化療藥物治療后的連續(xù)的PBMC血標本中,11例(84.6%)患者的PPM1D體細胞鑲嵌突變增加,而TP53突變僅出現在2例(15.4%)患者中。
(編譯 王海霞 審校 周琦)
重慶市腫瘤醫(yī)院 周琦教授述評:
既往有研究報道了外周血單核細胞中P53誘導的蛋白磷酸激酶基因PPM1D體細胞鑲嵌突變與乳腺癌和卵巢癌的相關性。有學者認為體細胞PPM1D突變表明個體有患卵巢癌的傾向,因此,檢測到PPM1D突變的患者應行風險減低的附件(輸卵管-卵巢)切除術。但PPM1D突變只是反映患癌傾向的潛在風險,抑或是影響癌癥治療的結果仍不清楚。該項研究結果顯示,化療與年齡均與體細胞PPM1D鑲嵌突變的累積相關,這提示我們在以后的工作中,當要通過檢測PBMC體細胞鑲嵌突變與癌癥的相關性時,化療和年齡是采血時要考慮的因素,而醫(yī)生在根據基因突變檢測結果進行臨床決策時(如風險減低的附件切除術)則更要謹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