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黄又无码在线免费看_av操操_青青草超碰_成人伊人精品色XXXX视频

北京大學腫瘤醫(yī)院

全球腫瘤快訊

追蹤?新進展?其他腫瘤

改變生活方式可顯著降低癌癥發(fā)病率

發(fā)表時間:2016-07-15

    美國麻省總醫(yī)院的Mingyang Song等一項新的研究顯示,改變生活方式可以減少20%~40%的癌癥病例和約一半的癌癥死亡風險。(JAMA Oncol. 2016年5月19日在線版)

    研究者在一個大型隊列研究中考察了部分美國白種人的癌癥風險。結果顯示:如果不吸煙、少量飲酒、控制體重(BMI保持在18.5~27.5 kg/m2),并且定期進行中等強度運動(每周至少150分鐘,或至少75分鐘的高強度運動),則癌癥病例和相關的死亡風險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生活方式更不健康的普通白人甚至可減少40%~70%的癌癥病例。

    研究情況

    研究者分析了護士健康研究中的數據以及美國國家癌癥統(tǒng)計資料,旨在評價生活方式與癌癥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之間的相關性。

    研究者將健康生活方式定義為:不吸煙或已戒煙,不飲酒或適量飲酒(女性每天一杯左右,男性一天兩杯左右),BMI為18.5~27.5 kg/m2,每周進行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或每周進行至少75分鐘的高強度運動。

    符合所有標準的受試者歸入低風險組;其余受試者均為高風險組。共分析了89571名女性和46339名男性,其中16531名女性(18%)和11731名男性(25%)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低風險組)。研究者計算了人群歸因危險度(PAR),將低風險組和高風險組中所有癌癥和主要類型癌癥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進行了對比。

    所有癌癥方面,低風險女性對比高風險女性的發(fā)病率為463/10萬和618/10萬,男性的則分別為283/10萬和425/10萬。由此外推出癌癥發(fā)病率PAR在女性中為25%,在男性中為33%。癌癥死亡率的PAR更高:女性為48%,男性為44%。

    低風險組與普通白人相比,PAR顯著更高:癌癥發(fā)病率方面在女性為41%,在男性為63%;癌癥死亡率方面,在女性為59%,在男性為67%。

    研究的挑戰(zhàn)

    最大的挑戰(zhàn)在于如何實現(xiàn)生活方式的改變。研究者表示,現(xiàn)在正有一個新興學科,研究如何將理論盡量轉化為疾病預防措施,名為執(zhí)行學,該學科的發(fā)展令人期待。

    研究者表示,臨床醫(yī)師在這場戰(zhàn)役中是一線戰(zhàn)士,因為患者接觸最多的就是這個群體。舉手之勞也會有大作用,比如詢問患者的生活方式,給出適當的建議,關注患者的進展等。另外也需要公共健康服務,各行各業(yè)都要參與進來才能改變現(xiàn)狀。

    研究者指出,需要根據事實證據建立或修改相關法規(guī),建立起促進更易被采納的健康生活方式和更易被維持的環(huán)境,以高效準確的方式傳遞科學建議。不過,政策方面有文化、政治以及行為等各個層面的阻力,要做的事情很多,但總得一步一步來。

    改變在于行動

    華盛頓大學醫(yī)學院的Graham A. Colditz和Siobhan Sutcliffe指出,人們對癌癥的發(fā)生是偶然性驅使還是外部因素主導這一問題的關注度日趨增高。這一爭論的實質在于,是預防癌癥,還是等其進展之后再進行治療?而這一問題最終將決定未來幾代人的癌癥風險。

    環(huán)境影響癌癥風險的證據很充分,而且大部分癌癥均可預防。例如:80%~90%的吸煙相關癌癥均可預防,如肺癌鼻咽癌;60%的其他癌癥,生活方式相關癌癥也可預防,例如結直腸癌膀胱癌。另外一些相當數量的癌癥雖然無法避免,但可從多個層面上采取大量針對措施進行治療。而目前的問題在于將理論轉化為實踐。

    因此,整個社會都需要阻擊拖延癥,不要被癌癥是偶然的這種想法所左右,而是要抓住一切機會,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改變生活方式,從整體上減少癌癥。 (編譯 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