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抗PD-1/PD-L1時的irAE風險評估
法國研究者Simonaggio等報告,實體瘤患者再次接受抗PD-1/PD-L1免疫治療時的免疫相關不良事件(irAE)風險情況仍是可以接受的,但仍需密切監(jiān)測。(JAMA Oncol. 2019年6月6日在線版 doi:10.1001/jamaoncol.2019.1022)
經(jīng)歷了irAE之后,恢復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治療的安全性證據(jù)很少。為了明確irAE后再次抗PD-1/PD-L1免疫治療的安全性,該項隊列研究連續(xù)入組93例2015年8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古斯塔夫·魯西癌癥中心ImmunoTOX評估委員會接受轉診治療的成人患者。主要觀察指標為既往≥2級irAE患者恢復抗PD-1/PD-L1免疫治療后再次irAE的發(fā)生率。
結果顯示,患者中位年齡62.5歲(33~85歲),女性48例(52%)。主要的癌癥類型或腫瘤部位為黑色素瘤(31例,33%),肺癌(15例,16%),結直腸癌(8例,9%)和淋巴瘤(8例,9%)。
首發(fā)irAE時,43例(46%)為2級事件,36例(39%)為3級事件,14例(15%)為4級事件,主要表現(xiàn)為肝炎(17例,18%)、皮膚毒性作用(14例,15%)、肺炎(13例,14%)、結腸炎(11例,12%)和關節(jié)痛(7例,7.5%)。
40例(43%)用再次使用了相同的抗PD-1/PD-L1治療。再次治療組和非再次治療組患者的中位年齡(61歲 vs. 63歲,P=0.37)、至首次發(fā)生irAE的時間(中位數(shù):5個周期 vs. 3個周期,P=0.32)、irAE嚴重程度(2級:47.5% vs. 51%;3~4級:52.5% vs. 49%,P=0.70)或類固醇使用(42.5% vs. 60%,P=0.09)均無顯著差異。
中位隨訪14個月,22例(55%)發(fā)生了相同的irAE或不同的irAE。較短的至首次發(fā)生irAE的時間與再次發(fā)生irAE顯著相關(9周 vs. 15周,P=0.04)。未見再次irAE比首次irAE更嚴重。
(編譯 于永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