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黄又无码在线免费看_av操操_青青草超碰_成人伊人精品色XXXX视频

北京大學腫瘤醫(yī)院

全球腫瘤快訊

追蹤?新進展?消化道腫瘤

結直腸癌 性別與毒性反應、治療依從性和腫瘤學結局的相關性

發(fā)表時間:2019-12-17

    德國法蘭克福大學Diefenhardt等報告的薈萃分析顯示,在結直腸癌患者中,女性生存率較低,或為腫瘤部位差異、微衛(wèi)星不穩(wěn)定性發(fā)生率和激素因素所致。該研究報告是對Ⅲ期隨機臨床試驗數(shù)據(jù)的首次匯總分析,評估了直腸癌標準多模式治療后,患者性別與治療毒性反應、治療依從性、手術及長期腫瘤學結局的相關性。(JAMA Oncol. 2019年12月5日在線版 doi:10.1001/jamaoncol.2019.5102)

    246-247期《全球腫瘤快訊》-31.jpg

    246-247期《全球腫瘤快訊》-32.jpg

    性別與腫瘤患者的治療毒性反應和臨床結局之間的相關性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如肺癌、結腸癌、肉瘤、霍奇金淋巴瘤和膠質母細胞瘤所示,化療引起的毒性反應風險女性高于男性,或由不同的藥代動力學和藥效學所致。有研究表明,與男性相比,黑色素瘤、淋巴瘤、膠質母細胞瘤、肉瘤、肺癌、胃癌和肛門癌女性的臨床結局優(yōu)于男性,但缺乏大型驗證性分析。盡管迄今已發(fā)表了大量直腸癌的Ⅲ期隨機臨床試驗,但對于性別與治療相關因素和臨床結局之間的相關性研究較少。

    在Ⅲ期隨機臨床試驗CAO/ARO/AIO-94試驗組和隨后的Ⅲ期隨機臨床試驗CAO/ARO/AIO-04對照組中,研究者檢查了隊列中1016例cT3,cT4或淋巴結陽性直腸癌患者,這些患者均接受了以氟尿嘧啶為基礎的放化療方案,隨后進行了手術和4個周期的輔助氟尿嘧啶治療。使用Pearsonχ2檢驗評估性別與臨床病理因素、手術、急性毒性反應的相關性,以及治療的依從性。

    患者中位年齡為62歲(IQR 55~69歲),291例為女性患者(28.6%)。男女之間的治療前臨床和放化療后的病理學因素無明顯差異,而女性比男性接受的括約肌保留手術的頻率更高,術后并發(fā)癥更少,放化療引起的腹瀉和白細胞減少癥發(fā)生率更高。兩組新輔助放化療和輔助化療的治療依從性相似。中位隨訪59個月(IQR:39~111個月),性別與DFS、總生存率、局部復發(fā)或遠處轉移無關。

    有幾個因素可能與女性毒性反應的發(fā)生率較高相關,如氟尿嘧啶分解代謝酶二氫吡啶脫氫酶或性別特異性異質脂肪成分的水平較低,可能導致女性服用氟尿嘧啶的劑量過量。女性的術后并發(fā)癥較少,可能與腹部手術切除率較低有關。研究者在治療依從性和長期臨床結局方面未發(fā)現(xiàn)任何性別差異。

    一項大型回顧性監(jiān)測、流行病學及最終結果數(shù)據(jù)庫研究對1988~2012年在美國接受治療的105 511例Ⅰ~Ⅲ期直腸癌患者進行了分析,發(fā)現(xiàn)女性的DFS較好,但這些數(shù)據(jù)受其回顧性特征、異質性患者隊列和治療方案的限制。

    盡管尚無數(shù)據(jù)支持男性和女性直腸癌患者應使用不同的化療方案,但增加對女性毒性反應風險的認識可能有助于改善基于氟尿嘧啶的放化療和輔助化療,例如:對患者進行個體化教育,對不良事件進行更嚴格的監(jiān)測,并盡早采取支持措施。

    (編譯 劉竹青)